近日,河南开封杞县傅集镇白庙屯村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将闲置校舍改造为“共富工坊”,通过来料加工模式,有效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题,走出一条“产业进村、就业到户、增收到人”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白庙屯村党支部书记张铁龙介绍,为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村“两委”班子积极盘活村内闲置校舍,将其改造为厂房,并主动对接外地企业,成功引进背包灯、手串等手工加工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村“两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协调完成水电改造,邀请专业技师开展技能培训,确保零基础村民快速掌握操作要领。针对特殊群体,工坊创新推出“居家代加工”模式,由村干部负责上门配送原料、回收成品,让行动不便的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就业增收。
工坊内,村民们穿针引线、组装零件,生产现场秩序井然。据统计,运营首周已带动白庙屯及周边村庄20余名群众实现灵活就业。有正在工作的村民表示“孩子刚送进校园,我转身就能来工坊干活,一天挣个百八十块,家里活也耽误不了!”
白庙屯共富工坊以“党建+产业+就业”模式为纽带,既让闲置资源变身致富平台,让农村空闲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更构建起“企业降本、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三方共赢格局,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政策温度与实践力量。如今,随着工坊运营日趋成熟,周边群众踊跃参与,这一创新实践正持续释放辐射效应,为傅集镇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绘就出“组织搭台、产业唱戏、群众受益”的美好图景。(图片/谢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