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通”到“共赢”,中欧班列开启合作新篇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1 10:0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21 10: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18日,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西安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联通亚欧,共享未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国铁集团、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11月18日,央广网)

驼铃已远,钢轨绵延。当古老的亚欧大陆被呼啸的列车重新唤醒,一条贯穿东西的贸易动脉正跃动出强劲的节奏。11月18日,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西安启幕,“联通亚欧,共享未来”的主题,不仅呼应着绵延千年的丝路精神,更在全球化面临挑战的今天,为共同发展注入了新的确定性。

网络持续织密,共享发展机遇。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1.86万列,运送货物1170万标箱,通达欧洲26个国家232个城市,物流服务网络覆盖亚欧全境。十余年间,呼啸的班列不仅拉近了地理距离,更串联起不同国家的产业优势与市场需求,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持续优化的线路与不断提升的效率,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享受到互利共赢的成果。如今,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欧班列以稳定、高效、绿色的运输服务,成为亚欧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进一步加强了欧亚国家间的贸易往来。

深化合作模式,拓宽共赢路径。自2011年首趟列车开行以来,历经十余年耕耘,中欧班列铁路网已经“连点成线”“织线成网”,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 “钢铁动脉”,为亚欧大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做出重要贡献。本次论坛发布的第四批全程时刻表,将实现年开行千列以上,覆盖中欧更多关键城市。这条“钢铁驼队”不仅运输货物,更传递着技术、标准与文化的交流,它不仅带动重庆、西安等内陆城市走向开放前沿,也通过“班列+人文”等模式促进文明互鉴,让共赢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站在新的起点,中欧班列正如新时代的“钢铁驼队”,驰骋于亚欧大陆,不仅联通物资与市场,更承载着共同发展的愿景。期待它以更稳健的步伐,驶向共享繁荣的未来。(匡俊吉、吴坤)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