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10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9.5亿人次,同比增长6.4%,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全国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央视网,11月16日)
从“一日一图”的动态调整,到“计次票”“定期票”等新型票制的推广,从“银发专列”到“研学专列”,铁路服务“菜单”日益丰盛。城际铁路拉近了双城生活,公益性“慢火车”守护着出行希望,在“适应需求”与“优化供给”中,铁路部门不断迭代升级,用小而美的民生项目稳稳地托起了“流动中国”的幸福底色。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铁”字招牌暖心升级。高铁宠物托运服务、静音车厢、“轻装行”服务试点等差异服务,精准匹配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12306APP持续升级,实现从购票、候车、乘车到信息获取全流程智能服务,真正实现指尖出行、全程无忧。无论是驰骋四方的高铁,还是穿行山乡的公益“慢火车”,铁路服务正从“千人一面”走向精准适配,在不断内卷中提升服务品质,让“便捷”与“普惠”真正融进出行体验,给大家“说走就走”的底气与从容。
从跑得稳到跑得快,“铁”脉激活发展引擎。“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主题列车+”“高铁+N”等多元模式不断涌现,客运服务产品选择从单品到多元,让打工人跨区求职更高效,更让相隔千里的城市迈入“同城生活圈”。在高铁经济持续助推下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间人才、技术、资本等高效流动,激活沿线发展新动能。今年10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13.2万人次,创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稳定可靠的客运服务是经济内循环的“稳定器”,成为支撑经济持续向好的“定心丸”。
从远行者到归家人,“铁”心承载万家灯火。“辞家千里又千里,务必争气再争气。”一张张车票、一座座站台连接着故乡与他乡,承载着团圆的期盼与拼搏的勇气。四通八达的高铁脉络下,强大的运力化解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出行焦虑,让“常回家看看”不再是奢望。同时,让外出务工者归家路越来越近,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变得轻松,也让“机会在哪里,我就去哪里”成为现实。小小票根载得动乡愁,也载得了远方,条条铁轨托起了万千寄托,织就了时代最动人的图景。
“静音车厢”的细致关怀、“计次票”的实惠便捷、电子客票的流程革新、公益慢火车的持续坚守……这些点点滴滴的转变,让“流动的中国”不仅有了速度,更有了温度,让每一次出发和抵达,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文/袁翊嘉、魏继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