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兴高铁用“效率+温度”串联民生美好期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1 10:0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21 10: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盘兴高铁站房全部完工,距离全线通车更近一步,通车后,贵阳至省内8个市(州)中心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高铁交通圈,对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强区域间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钢桥跨险壑,盘兴高铁架起发展连心桥。盘兴高铁的拔地而起堪称工程奇迹,BIM技术深化设计勾勒精准蓝图,数控机床加工筑牢品质根基,“整体提升+临时支撑胎架”工艺将构件安装误差锁定在毫米级,让兴义南站“万峰林”般的建筑美学与结构稳固性完美融合;针对传统工艺痛点研发的“双拼槽钢+加劲板”连接技术,更给高架站房装上了“安全铠甲”。从3000平米的保田站到2万平米的兴义南站,每一座站房都是技术创新与地域文化的共生之作,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攻坚克难。盘兴高铁的建设不仅铺就了黔西南的发展快车道,更以毫米级精度、创新性工艺,诠释了中国高铁从“建得成”到“建得优”的跨越。

钢轨贯黔滇,高铁绘就西南经济新动脉。高铁一响,黄金万两,交通破壁带来的是要素流动的全面提速。此前受制于山地阻隔,黔西南的万峰林、马岭河峡谷等世界级旅游资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薏仁米、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也面临“酒香巷子深”的困境。盘兴高铁开通后,贵阳至兴义的通行时间大幅压缩,省内“1-2小时交通圈”全面成型,将海量周末游、短途游客源直接送达景区门口,沿线旅游人次将实现显著增长,酒店、餐饮等配套产业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时,盘兴高铁串联起盘州“江南煤都”与兴义“中国金州”,加速矿产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型步伐,促进黔西南全面融入贵阳、遵义等核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圈,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跨区域高效配置,为重塑区域经济格局、激活产业潜能提供核心引擎。

钢轨载温情,盘兴高铁铺就民生幸福路。一条高铁的价值,不仅在于跨越山川的距离,更在于抵达人心的温度。兴义南站推出的“空铁联运”政策太贴心,高铁换乘航班步行仅5分钟,还能享受最高60元票价直减,让跨区域出行又省时间又省钱;兴义南站以“万峰林”为灵感,让站房成为地域文化的窗口;保田站以“山间驿站”立意,屋面曲线与山地风光自然相融,每座车站都像扎根乡土的温暖港湾。盘兴高铁作为贵州“市市通高铁”的收官之作,从破解“地无三尺平”的交通困境,到打造“效率与温度并重”的出行体验,盘兴高铁成为串联民生期待、传递发展温情的纽带,为西南山区的百姓切实带去交通发展的红利。

效率与温度并重,串联民生期待。当钢轨穿梭于峰林之间,载着的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车站敞开通往远方的大门,守护的是每一份平凡日子的期盼。这条充满温度的高铁,正在黔西南大地上绘就一幅“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幸福画卷!(文/李国建、何礼)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