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来,金融科技领域的两大焦点活动,中国香港金融科技周与新加坡金融科技节先后落幕。对比两场盛会不难发现,“AI如何真正落地金融”成为共同话题。不过二者有所不同,中国香港方面更聚焦AI风控与跨境合规,新加坡则主打AI驱动普惠与生态扩展,而核心矛盾高度一致:AI技术与金融业务的割裂,让多数机构陷入“有技术却用不好”的困境。
作为本届中国香港金融科技周与新加坡金融科技节的参展企业,金融壹账通全程深度参与两场盛会,其布局恰好回应了这一行业挑战。14日新加坡SFF的Festival Stage圆桌论坛上,金融壹账通东南亚CEO Matthew Chen与腾讯云、中国银行嘉宾的讨论时指出,中国AI的领先,不止在技术,更在场景驱动的业务融合。
从展区方案看出海逻辑
早在2018年便将出海首站选定新加坡的金融壹账通,本次携“AI in ALL”全链路方案亮相新加坡金融科技节,其展区呈现的AI核心银行系统、智能信贷平台、保险科技等方案,看似独立,背后却藏着统一逻辑:不是输出孤立工具,而是用“技术+业务”回应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具体需求。这一逻辑,正是破解“AI落地难”的关键。
金融AI领域的核心难题,正是技术与业务的割裂。麦肯锡研究显示,80%使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公司未实现显著价值提升,根源在于AI项目脱离业务场景,沦为孤立品。在携AI出海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看金融壹账通的出海业务布局会发现,AI几乎已经融入到金融壹账通各个业务场景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当中,包括数字化银行、保险等解决方案,以及AI数智平台等。
金融壹账通的破局思路,是将AI定位为“业务伙伴”,让技术深度融入金融全流程。其“全能代理人”平台便是典型:整合平安寿险30余年运营经验,覆盖增员、展业到理赔全链路,南非耆卫保险引入后,代理人效率和客户转化率显著提升,合作范围已扩展至客户服务平台、承保理赔智能化等核心系统。中国中国香港某保险公司上线次月,业务线上化率即达80%,出单时间缩短一半。
这套“业务+技术”模式同样延伸至银行领域,形成“咨询+系统+运营” 一体化解决方案。在中国香港,适配跨境开户合规需求;在新加坡,贴合普惠金融场景,真正实现“技术跟着业务走”。
区域落地的进阶路径
当“技术跟着业务走”的逻辑,从服务单个客户扩展到布局整个区域市场时,金融壹账通的角色也自然从“解决方案提供者”向“生态共建者”升维。行业真正关心的是AI能否转化为可量化的实际生产力,而金融壹账通在东南亚的实践表明,答案就在于将对本地业务生态的深度理解融入技术方案,实现技术价值与产业价值的双向奔赴。
在具体来看,金融壹账通采取“本地化团队+生态定制”的策略,推动合作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融合。与南非耆卫保险的合作,从“全能代理人”产品延伸至核心业务系统,正是“业务融合”能力向生态延伸的体现。与越南VPBank合作,整合客户信息管理、移动银行等模块,实现运营智能化。携手菲律宾SBFinance、印尼国信银行等完成核心系统升级,则是实现产品提速、成本降低与运维安全提升。
更具代表性的突破发生在产业融合层面。2025年与越南Tasco集团共建的数字车生态平台,标志着金融壹账通“平台+生态”出海模式迈入实质阶段,通过产业与金融深度整合为实体经济注入数字化动能。这种“产业链整体输出”模式打破了企业单打独斗困境,通过金融科技+产业资源的组合拳创造了“1加1大于2”的竞争壁垒。
从趋势上看,未来竞争的关键,不再局限于单一技术或产品,而在于能否构建生态融合,通过产业链的整体输出形成协同壁垒。金融壹账通在东南亚的实践,正是这一逻辑的缩影:截至2025年6月,其境外业务已覆盖20个国家及地区,服务214家客户,反映出市场对其长期服务能力的认可。
从中国香港到新加坡,金融壹账通的应对策略展现出一致的内在逻辑:以解决具体业务痛点为契机,将技术植入场景,最终导向与区域生态的长期共同成长。其出海范式由此明晰:以技术为起点,以生态为延伸,在解决区域特有挑战的过程中,完成从“参与者”到“共建者”的身份蜕变。
出海进入“生态共建”新周期
金融壹账通的出海新范式,实则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浪潮的一个缩影——当“单点技术输出”不再能满足复杂市场需求,“系统能力输出+区域生态共建” 已成为中国科技出海的核心转向。能否在本地实现深度运营、理解区域特性、构建可持续合作模式,正成为决定出海成败的关键。
这一趋势在金融壹账通2025年上半年的国际业务中得到印证:截至2025年6月末,境外业务覆盖20个国家及地区,售后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2.3%,本地化服务能力获市场认可。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科技企业提供的,已不再是“卖完即止”的产品,而是贯穿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与运营能力,这正是 “生态共建” 区别于传统出海的核心特征。这种转变,也对中国出海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依托高附加值的技术与生态,并将AI作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正如金融壹账通在中国香港适配跨境合规规则、在越南贴合线下消费习惯、在菲律宾重构小微风控模型。每一步实践,都是“中国能力”与“本地需求”的双向适配,而非单向输出。
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尚未完成,中国企业出海难免面临监管差异、文化隔阂等复杂挑战,但两条核心主线已愈发清晰:其一,出海的竞争力核心正从“低成本”转向“高附加值”,唯有依托技术壁垒与生态协同,才能突破同质化竞争;其二,AI已从“加分项”变为“必需品”,无论是金融领域的智能风控,还是产业场景的生态整合,AI都是串联能力、提升效率的关键纽带。
金融壹账通携AI出海与“平台+生态”双轮驱动的路径,不仅实现了自身业务的高质量增长,更为更多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化,不再是抢占市场的单向扩张,而是“价值共生”的双向成就。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