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会所引航数字高尔夫革新,共启全民健康消费与数字产业新征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0 14:0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20 14: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19日,高尔夫尊中国与天津泰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数字高尔夫为核心,以“社区+体育”模式掀起数字高尔夫产业融合发展新风尚,书写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新篇章。

(高尔夫尊中国与天津泰达建设集团双方代表进行合作签约)

政策领航:战略东风驱动产业民生双向奔赴

“十五五”规划将“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上升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数字高尔夫凭借科技赋能、场景灵活等独特优势,正在加速迈向大众生活场景,成为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之一。

(高尔夫尊中国会长朴英祚发表活动致辞)

(天津泰达建设集团总经理助理肖峰发表活动致辞)

作为数字高尔夫赛道的领航者,高尔夫尊中国紧跟国家战略步伐,以产业创新发展为己任,一方面构建全国高尔夫尊运动公园(GOLFZON PARK)加盟体系,让室内高尔夫深度融入更多场景、贴近普通群众;另一方面打造世界级赛事IP——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通过极具吸引力的奖励、赛制、比赛场地和文化属性激活全民参与热情。2026年,第五届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预选赛将全球开放,预计吸引百万级高尔夫爱好者参赛,2000万元总奖励规模跻身亚洲顶级赛事行列。这将进一步推动高尔夫运动从“小众精英”向“全民共享”转变,为全民健身运动普及、文娱方式升级、体育消费提质奠定坚实基础。

场景革新:社区空间激活体育惠民多元价值

社区是全民健身的“最后一公里”,更是体育消费的核心入口。当前,我国一二线城市上百万个社区会所普遍面临功能单一、利用率不足、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脱节等问题。室内高尔夫进社区的创新实践,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高尔夫尊中国联合天津泰达建设集团、保利物业、缦合·北京等企业和地产项目,不断深入探索“社区+体育”融合模式,通过在社区会所配置高尔夫模拟器,盘活闲置空间资源、优化服务功能、提升人居环境。这不仅精准对接居民“健康运动+休闲娱乐”的双重需求,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收获健康体魄与快乐心情,也营造出邻里相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实现了企业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价值释放:新质生产力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

数据显示,已配置室内高尔夫的社区会所,平均每台模拟器日均接待超10人次。成熟的运营模式与显著的综合效益,让项目凸显投资价值,逐渐成为社区会所的必备设施。这种“空间活化+体育惠民+产业增收”的多赢模式,是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

(高尔夫尊中国相关部门负责人分享社区数字高尔夫项目成功案例和经验)

(“格调·初晴”营销负责人介绍地产项目和品牌文化)

从产业发展维度看,在全国推广社区室内高尔夫项目,将激活百亿级社区体育消费市场,并带动模拟器研发制造、运营服务、赛事组织、教学培训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创造大量创业、就业机会。

室内高尔夫在天津泰达建设集团格调地产项目的试点,将充分印证这一模式的可行性与成长性,为全国社区服务升级提供宝贵样本,更以社区场景为支点,让数字高尔夫运动和产业在全民生活场景中广泛渗透。

凭借数字高尔夫技术、品牌影响力及赛事IP等核心优势,结合合作方丰富的社区资源,高尔夫尊中国正全力开拓社区“数字高尔夫”蓝海市场,推动体育产业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引领数字化时代体育消费新风尚。

未来展望:全民共享数字体育全球发展新红利

从政策赋能到市场驱动,从技术创新到场景落地,室内高尔夫进社区的实践,正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在基层的生动诠释,是“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鲜活注脚。随着这一模式在全国各地的广泛推广,更多社区闲置空间将变身健康运动乐园,更多居民将在挥杆之间感受体育魅力,在邻里互动中凝聚社区温情。

站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新起点上,数字高尔夫正以创新之力激活社区活力,以惠民之举释放消费潜力。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升级、合作网络持续完善、赛事体系逐步丰富,室内高尔夫将走进更多城市、更多社区,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高尔夫尊中国将持续推动数字高尔夫产业全方位发展,让中国数字体育创新经验走向世界,为全球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图片由高尔夫尊中国授权发布)

(高尔夫尊(天津)城市球场)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