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西滨镇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探索之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0 14:0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20 14: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晋江东南隅,面积仅2.1平方公里的西滨镇,承载着近3万人的生活与梦想。作为纯工业镇,西滨每平方公里聚集着上百家企业,土地开发强度高,外来人口占比超 90%,来自全国9个省40多个市县的人们在此汇聚。如何在有限空间里兼顾企业发展与居民安居,成为西滨镇转型的核心命题。如今,一场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的实践,正让这个多元融合的小镇焕发新生。

以人为本:民意与企盼的 “双向奔赴”

“以前镇上垃圾清运不及时,夏天味儿大,公厕也不方便老人用。”这是家住思进村的朱奶奶曾经的抱怨,也是西滨镇民生痛点的缩影。创建工作启动之初,西滨镇便秉持“问需于民、问计于企”理念,搭建“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企业协同”的三方协商平台,实现3个村(社区)民意调研全覆盖。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调研团队精准梳理出18项核心诉求:老年人盼适老设施,年轻人需创业平台,带娃家长希望有安全的休闲空间,外来务工者渴望归属感。“文体中心的创客空间能不能多配点设备?”“希望多划点停车位,解决违停问题”,居民们的呼声被一一记录,形成“问题收集—分类研判—闭环解决”的高效机制。

企业的需求同样被重视。通过“党政商常态化沟通机制”,镇政府召开多场政企对接会,了解到企业在产业展示、职工配套等方面的诉求。依托镇商会平台,引导优质企业参与公共空间运营,目前已有5家企业签约入驻,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

精准建设:向存量要空间的“格局再造”

“以前文体中心功能单一,现在能健身、能创业、还能陪孩子看书,太方便了!”居民林大哥的感慨,道出了西滨镇空间改造的成效。立足“精品袖珍小镇” 定位,西滨镇秉持 “空间集约化、建设节约化”原则,对存量资源进行盘活升级。

原文体活动中心被改造为集儿童公益图书馆、全民健身房、创业中心、电商直播间、闽台在地工作室于一体的“社区能量站”;文化广场修旧利旧,植被做减法,打造通透好养护的林下景观空间,成为居民喜爱的“露天客厅”。跃进村4个口袋公园完成便民化改造,思进农田种植特色植物打造景观带,全镇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基础设施与农房改造同步推进。全镇完成裸房整治25栋,实施道路提升与杆线整治,规范停车位设置,优化垃圾分类与污水治理体系。针对不同家庭需求,推进三类农房改造,完成适老化改造5户、宜居化改造2户、民宿化改造2户,让住房更贴合居民生活需求。“我家老房子装了扶手和洗澡凳,走路洗澡都安心多了。”跃进村的黄大爷对适老化改造赞不绝口。

运营前置:构建长效机制的“破题之道”

“建得好更要用得活”,这是西滨镇创建工作的核心理念。该镇突破“先建设、后招商” 的传统路径,构建“政府+国企+专业机构+社会力量”多元协同运营体系,让每个公共空间都能持续发挥效能。

镇文体中心采用“公益+商业”双轮驱动模式,1-2层为免费公益空间,3层为创业空间,商业收入反哺公益。“现在下班能来健身房锻炼,周末带孩子去图书室看书,都是免费的。” 外来务工者胡先生说。大众茶馆引入本土品牌“壶见”,既有公益性质的“爱心茶摊”,也推出融合多元文化的米浆咖啡等特色饮品,成为居民休闲交流的好去处。“每天下午和老伙计来这边喝茶、聊天特别舒心。”陈爷爷经常来打卡。

长者食堂由镇卫生院运营,实现“医食融合”。针对不同年龄段老人实行分级补贴,60岁以上老人每餐最低仅需2-3元,就餐后还能享受血压监测等基础医疗服务。“饭菜软烂营养,看完病直接就餐,太方便了。”王爷爷的话道出了老人们的心声。转角咖啡厅则创新“咖啡+调解”模式,运用“咖啡文化四步调解法”化解矛盾,成为便民服务与基层治理的双功能站点。此外,电商直播空间为创业者免费提供场地与设备,公园由专业团队管护,各类空间运营井然有序。

闽台共建:两岸同心的“发展共融”

“台湾团队的陪伴式服务很贴心,不仅懂设计,还尊重本地文化。”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滨镇与台湾设计团队签订合作协议,开展闽台乡建乡创陪伴式服务,累计服务超百天。团队深入一线调研,将台湾社区营造与产业升级的先进经验融入西滨实践,在空间设计、产业活化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

闽台融合不止于设计合作。目前镇内已有多家台资企业入驻,涵盖食品加工、现代农业等领域,台企与本地产业链深度融合。“闽台邻里节”“两岸青年创客沙龙”等活动的举办,让两岸民众在文化、产业、治理等方面互动互鉴,浓厚的“闽台一家亲”氛围让小镇更具包容性。

如今的西滨,产业活力与生态宜居相得益彰。32个创建项目100%开工,超额完成年度完工目标,居民综合满意度大幅提升。从“工业孤岛”到“产城人融合高地”,西滨镇以“晋江经验”为指引,用闽台合作的智慧,交出了“从移居到宜居”的精彩答卷。未来,这个“小而精、精而美、美而强”的小镇,将继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路径,为现代化县域示范贡献小城镇转型的西滨力量。(图片由王心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