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赣北,寒意渐浓,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寻访正燃起燎原之火。11月18日至19日,由江西省委网信办指导,九江市委网信办、九江市史志办公室主办的“寻访红色地标 传承红色基因”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中央、省、市媒体及全国知名网络大V30余人组成采访团,深入九江的街巷与山村,以脚步丈量历史厚度,用镜头记录红色血脉的赓续。
铁军印记与军旗荣光:从叶挺指挥部到秋收起义策源地
在九江老城区一座静谧的百年砖木建筑内,时间仿佛定格在1927年。这里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南昌起义的策源地之一。采访团成员驻足于复原场景前,透过斑驳的照片与文物,聆听讲解员讲述叶挺部队如何在此秘密筹划,点燃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星火。“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一位媒体记者感慨道,“站在这里,能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忠勇与担当。”
距此百余公里的修水县,则是军旗升起的地方。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内,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的复制品熠熠生辉。这座始建于1977年的纪念馆,记录着毛泽东、卢德铭等革命家领导的秋收起义如何为中国革命开辟新道路。采访团成员在何长工题写的馆标前久久凝视,透过军旗设计手稿与战斗复原图,回溯那段“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峥嵘岁月。
深山里的红色堡垒:金盘村与湘鄂赣苏区首府
岷山深处的柴桑区金盘村,是此次寻访的又一重要坐标。高耸的烈士纪念塔与赣北红军游击大队陈列馆,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革命基因。1930年代,这里曾是赣北工委所在地,红军将士在此浴血奋战,开辟根据地。如今,金盘村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打造研学基地,吸引游客重温历史、体验乡村振兴的“红绿融合”新模式。“烈士塔下种茶树,革命精神化春泥”,一位网络大V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
而在修水县上衫乡,湘鄂赣苏区首府旧址“宫选屋”更显厚重。1931年,湘鄂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标志着湘鄂赣苏区的正式形成。这座拥有九井十八巷的古建筑,曾是苏区党政军机关的驻地,如今经修缮后对外开放,成为研究苏区历史的重要窗口。采访团成员穿行于青砖黛瓦间,从展陈中读懂修水作为苏区首府所在地的牺牲与贡献。
抗洪丰碑:红色基因的时代回响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存在于革命年代,更延续至当代奋斗中。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内,采访团被一幅幅历史照片与实物展品震撼。1998年特大洪水中,军民携手筑起“血肉长城”的场景通过影像重现,伟大抗洪精神在此凝练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时代强音。一名媒体人动情地说:“从革命时期的铁血忠勇,到抗洪抢险的众志成城,九江的红色精神始终鲜活。”
以传媒之力,让红色记忆“活”起来此次寻访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溯,更是一场全媒体时代的红色传播实践。采访团通过直播、短视频、深度报道等形式,将叶挺指挥部的隐秘往事、金盘村的振兴图景、抗洪展陈馆的感人瞬间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叙事。有网络大V表示:“我们要用年轻人的语态,让红色故事破圈传播。”
从革命烽火到抗洪抢险,从苏区建设到乡村振兴,九江的红色地标串联起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正如九江市史志办公室负责人所言:“红色基因是九江的根与魂,唯有在回望中汲取力量,才能在传承中续写新篇。”
这场寻访的终点,亦是新征程的起点——当红色记忆通过镜头与笔触飞入寻常百姓家,历史的火炬必将在新时代燃得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