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江西国企|铸就抚河新水脉:疏山水利枢纽的“红色引擎”与民生答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8 10:4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18 10: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赣鄱大地的抚河干流上,一场关乎数十万亩良田、数百万群众福祉的水利大会战正酣。作为省水投建设集团的又一力作,总投资超11亿元的抚州疏山水利枢纽工程,自2023年7月破土动工之日起,便承载着超越其工程本身的厚重期望。它不仅是一项构筑水利丰碑的基建工程,更是一场以“党建红”引领“安全绿”、驱动“发展蓝” 的生动实践,誓为抚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战略布局:一座枢纽,多重民生答卷

抚州疏山水利枢纽地处抚河中游金临渠首,战略位置举足轻重。这座控制流域面积达8049平方公里的中型水利枢纽,其核心使命清晰而坚定:以灌溉和水环境改善为主,兼顾航运、发电、旅游。

当2026年9月工程全面竣工,这条长达601米的坝轴线将拦蓄起1039万立方米的清澈库容,化作一条滋养一方的生命水脉。届时,17.42万亩良田将得到稳定可靠的灌溉保障,区域防汛抗旱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同时,15.6MW的装机容量将输送出清洁电能,改善后的水环境将激活航运与旅游潜力,勾勒出一幅人水和谐、综合效益倍增的生态画卷。

党建引领:让党旗在施工一线高高飘扬

在如火如荼的工地上,最鲜明的旗帜不仅是迎风招展的施工旗,更是那抹高高飘扬的“党旗红”。项目部深度践行“高扬党旗,兴水利民”的党建品牌,将党的领导力、组织力穿透至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胞。

“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并非虚设。在防汛抢险的危急关头,在赶工冲刺的关键时刻,总是党员率先亮明身份,冲锋在前。他们构建起独特的 “党建+安全”融合机制,将安全生产的“责任清单”转化为党员的“行动清单”。通过“一牌一图三清单”(危险源告知牌、风险分布图、危险源清单和管控措施清单),党员带头排查隐患、精准辨识风险,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项目安全管理的核心优势,实现了党建与安全生产的“同频共振”。

科技赋能:智慧工地筑牢安全质量防线

走进施工现场,科技感与传统水利工程的形象大相径庭。智能道闸系统精准管控着车辆人员出入;生产信息化监管系统对材料配比进行智能化检测,从源头扼住质量关;自建的半自动化钢筋加工厂和绿色混凝土拌合站,展现了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工程管理理念。

尤为亮眼的是在技术攻坚上,“党员技术攻关小组” 的作用凸显。在面对高支模、大跨度等复杂施工环节时,他们率先引入盘扣式脚手架等先进工艺,其结构稳定、安拆便捷的特性,大幅提升了高空作业的安全系数。从方案优化到专项交底,党员技术骨干全程把关,实现了脚手架施工质量合格率100%且安全事故为零的卓越成绩,真正做到了“党员身边无违章”。

未雨绸缪:以万全之策应对汛期大考

对于一座建设中的河床式枢纽,汛期是每年必须面对的大考。项目部早已织就一张严密的“防汛安全网”:专门的防汛物资仓库、由项目负责人挂帅的防汛领导小组、 “1个指挥中心+5个专业救护组+多个巡查网格”的应急体系,以及与属地气象、水利部门的高效联动。

通过开展多次实战化防洪度汛演练,乃至参与“抚州应急-2024”大型综合演练,项目团队不断锤炼应对突发险情的快速响应和处置能力,确保工程在38个月的建设期内能够平安度汛,为如期完工上了另一道关键保险。

抚州疏山水利枢纽的建设,是一部正在书写的水利史诗。它用钢筋水泥铸造的,是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坚实根基;用创新与党建汇聚的,是现代工程管理的智慧与灵魂。当抚河之水被这条新水脉重新定义,它奔涌向前的不再仅仅是自然的径流,更是驱动区域振兴、惠泽一方百姓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