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儿湾乡:以良法为笔 绘就和美乡村善治新篇

连儿湾乡:以良法为笔 绘就和美乡村善治新篇

来源:鲁网 2025-11-17 16: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建设“和美”乡村,法治是根基与保障。近年来,连儿湾乡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深耕民主法治建设,强化普法宣传实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推动基层治理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普良法,筑牢自治根基。连儿湾乡深入落实县委县政府全面依法治县要求,积极参与“十百千”良法善治实践典型培树行动,组建由乡村社干部、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明白人组成的普法队伍。这支队伍凭借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板凳课堂”“田间普法”等接地气的形式,用通俗语言宣讲政策、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全乡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32条,办结198条,宣讲法律条款222条,解决实际问题167个,排查调处矛盾纠纷46件,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显著提升,基层治理基础不断夯实。

施善治,激活治理效能。以法治为引领,连儿湾乡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制定《连儿湾乡加强服务群众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意见》,推行“基础积分+奖励积分+扣分”的积分管理办法,建立“36”常态化工作模式。每月召开分社会议,每季度开展文体活动,每年进行表彰奖励,在分社会议中同步推进政策宣讲、村务公开、意见收集、矛盾排查、积分评定和志愿活动。目前,积分兑换累计价值达3万元,参与群众超6000人次,收集群众意见85条。通过评选90余户文明示范户、道德示范户等先进典型,以及113户环境卫生示范户,借助物质奖励与红黑榜激励约束,乡村间向上向善、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惠民生,强化法治保障。连儿湾乡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引导村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决策中,严格执行基层群众议事和村民小组会议制度,广泛征求意见,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乡司法所联合村社干部,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成功解决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等法律难题30余件。同时,乡综治中心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树立正确消费观与维权观,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筑牢民生保障的法治防线。

美生态,绘就宜居画卷。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连儿湾乡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宣传力度。潘家岔村建立“双比双促”机制,评选出12户“最美庭院”和2个示范社,彻底清零村内垃圾乱堆、污水横流问题,其评比结果纳入“巾帼家美积分超市”,1积分可抵1元消费金,每月村社干部例会集中兑换,累计兑换650余分,45人次村民参与其中;羊嘶川村通过志愿服务清理各类垃圾3.5吨,整治卫生死角19处,清扫道路8.8公里,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下一步,连儿湾乡将持续把法治建设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不断夯实基层法治基础,提升治理法治化水平,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执“良法善治”之笔,奋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新画卷。(连儿湾乡: 邓红莉  赵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