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寻牛记”秒变“禁毒课”

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寻牛记”秒变“禁毒课”

来源:鲁网 2025-11-17 16: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临沧边境管理支队河外边境派出所成功帮助辖区群众找回两头走失的耕牛,并在搜寻过程中意外发现并铲除两处野生大麻原植物。民警们巧妙地将此次经历转化为一堂生动的禁毒宣传课,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实现了“一次出警,多重成效”的良好社会效果。

“郭警官,我家的牛不见了!”辖区村民鲁叔焦急地拨通了社区民警郭宝柱的电话,称自家两头耕牛在放养时走失。接到求助后,该所立即组织警力开展搜寻。

考虑到走失区域地形复杂、山高林密,传统的人力搜寻难度大、效率低,派出所果断出动警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按照规划航线对重点山林区域进行拉网式扫描,民警一边操作无人机,一边指挥警力扩大搜索范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角落。

40分钟后,在一片浓密的竹林里,无人机镜头精准捕捉到了两头正在悠闲吃草的耕牛。民警与群众按照飞手指挥,立即前往现场,成功将“离家出走”的两头耕牛寻回。

鲁叔连声道谢:“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没想到用这个‘高科技’这么快就找到了,不然我这损失可就大了!”

然而,故事的精彩之处才刚刚开始。

就在无人机返航途中,细心的民警在回传画面里发现了新的“猫腻”? 在一处荒废的房屋后,镜头捕捉到一大片形态特殊的植物,叶片呈掌状分裂,特征与毒品原植物大麻极为相似。民警立即操控无人机抵近侦查,确认正是一片野生大麻树。随后,飞手又对周边区域进行开展排查,在相隔不远处的巷子夹缝中,又发现了一片疑似大麻树的植物。

事不宜迟!派出所迅速组织警力前往核实,根据无人机定位的坐标进行清查。在两处现场,民警共发现野生大麻原植物40余株,随即,联合“和谐河外”义警队将该片大麻植物进行了彻底铲除。

大麻虽已铲除,但民警的思考并未停止。如何将这次“意外发现”转化为一次有意义的警示教育?

随即,民警和义警队员带着刚铲除的大麻和宣传资料,辖区河外中学的操场,一堂以“无人机视角下的禁毒课”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火热开讲。民警结合这次真实的寻牛、铲毒经历,向学生们生动讲解了毒品的危害、法律法规以及如何识别毒品原植物等知识。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我们无人机拍到的野生大麻,它可能就隐藏在我们身边。”民警一手拿着刚刚铲除的大麻植物,一边向学生们讲解毒品原植物的危害,告诫大家一定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毒品,今天亲眼看到了它的样子,还听了警察叔叔破案的故事,简直是太精彩了!我们一定会提高警惕,发现类似的物品,第一时间报警。”一名学生课后兴奋地说道。

此次行动,从为民解忧的寻牛开始,到守护净土的铲毒行动,再到预防为先的禁毒课堂,河外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用智慧和担当,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职责与使命,不仅守护了辖区群众的财产安全,更在青少年心中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禁毒防线,共同营造了安全稳定、美丽和谐的边境辖区环境。(作者:临沧边境管理支队 栾景理)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