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东电厂全面部署AI大模型,构建“知识+数据”双轮驱动的智慧运维新范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7 14:5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17 14: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国家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背景下,国家能源集团国神公司所属的准东电厂近日正式完成AI大模型在设备智能运维体系中的全场景部署,成为国内首个将“大模型+知识图谱”深度融合应用于火电生产核心环节的示范项目。这一创新实践不仅破解了传统电厂知识分散、响应滞后、预测能力弱等痛点,更标志着煤电智能化转型迈入“认知智能”新阶段。

大模型赋能:从“经验判断”到“知识+数据”双驱动

作为“西电东送”能源战略支点和特高压电网关键电源点,准东电厂长期面临设备种类繁多、运维规程庞杂、专家经验难以沉淀等挑战。为此,电厂以“强基础、搭平台、积数据、求实用”为路径,率先引入基于电力行业语义理解的AI大模型,并与设备说明书、检修规程、运行日志、历史故障库及专家经验等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深度融合,构建覆盖全厂设备的“智能知识图谱”。

该系统支持一线人员通过自然语言直接提问,如“#3锅炉再热器泄漏如何处理?”或“6kV开关柜局放超标可能原因?”,系统即可在毫秒级内调用知识图谱与实时传感数据,生成精准诊断建议、操作指引甚至应急预案,真正实现“随问随答、即查即用”的专家级辅助。

四大核心应用落地,打造智能运维闭环

目前,AI大模型已在准东电厂形成四大典型应用场景:

智能问答助手:集成全文检索、语义理解与推理能力,打破文档壁垒,将原本需数小时查阅的规程资料压缩至秒级响应;

故障原因定位:结合机器学习与图谱推理,对异常信号进行多维度关联分析,显著提升故障诊断准确率;  

趋势预测预警:通过时序数据分析,实现关键设备故障提前24–72小时预警,误报率降低超40%;

预测性维护决策:基于设备健康状态评估,自动生成维保计划与备件需求,推动运维模式从“定期检修”向“按需维护”跃迁。

与智能机器人协同,构建“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

AI大模型并非孤立运行,而是与准东电厂多元化的智能感知体系深度融合:比如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750kV升压站的轮式机器人、6kV配电室的升降机器人以及煤仓间的轨道机器人——可自主采集红外热像、皮带裂纹图像等视觉与热工数据;比如变压器在线监测与健康诊断系统持续获取红外温度、声纹特征、油色谱及局部放电等关键状态参量。各类系统产生的多源异构数据统一汇聚至AI大模型平台,经融合分析、知识推理与趋势预测,系统可自动识别潜在风险、评估设备健康状态,并触发分级预警或联动控制指令,全面构建起“全息感知—智能研判—远程协同—闭环处置”的一体化智能运维体系。

据初步评估,系统投运以来显著提升了设备运行可靠性,大幅压降非计划停机事件,人工巡检负担明显减轻,运维响应速度实现数量级提升;在节能降碳方面亦成效显著,全年可节约可观的标煤消耗,相应减少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为电厂绿色低碳转型注入了实实在在的智能动能。

政策引领+自主创新,打造西部智慧能源标杆

此次AI大模型的成功应用,契合2025年8月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推动传统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升级”的要求,也响应了工信部关于加快知识图谱在工业智能运维中落地的政策导向。准东电厂依托国产化技术栈,坚持“业务主导、场景驱动、安全可控”原则,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火电智能化转型路径。

“大模型不是炫技,而是解决真问题。”准东电厂负责人表示,“我们正以‘云-边-端’协同架构为基础,持续优化模型在设备寿命预测、多能协同调度、碳排智能核算等新场景的应用,力争建成全国首个‘AI原生智慧电厂’。”

未来,伴随物理世界模型(Physical World Model)的逐步构建,准东电厂将实现从“数据驱动”向“机理+数据双驱动”的跨越。模型深度融合设备物理特性、热力过程机理与实时运行数据,在数字空间中高精度映射电厂全系统的动态行为。AI大模型将以此为基础,不仅感知当前状态,更能理解系统内在规律,推演未来演化趋势——例如预测极端负荷下的设备应力变化、模拟燃料掺烧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或评估碳排路径与调度策略的耦合关系。通过“物理世界模型 +AI大模型”的协同闭环,电厂将具备更强的预判力、自适应性和优化能力,真正迈向具备认知、推理与决策能力的下一代智慧能源基础设施。为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灵活的新型电力系统贡献“准东智慧”。(图片由王立勇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