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骨干教师,前往中国中铁九局苏北梁板厂,开展了一场以“智能施工与产教融合”为主题的观摩学习活动。这不仅是一次对高铁制造前沿技术的“取经”,也是一次推动职业教育对接产业需求的生动实践。
初衷锚定:课堂接轨产业一线
作为一所铁路特色高职院校,石铁院始终把培养铁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使命。面对智能建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让教学内容跟上产业升级,成为学院的重要课题。
“课堂不能与行业发展脱轨。”石铁院铁道工程系负责人在出发前表示,“我们此行就是要深入现场,亲眼见证轨道板的智能化生产全过程,把真实的技术和案例带回去,反哺教学,确保我们的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同步。”
现场解码:智造工厂科技硬核
走进苏北梁板厂车间,不见传统工地的尘土飞扬,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流水线、工业机器人、智能养护系统等“黑科技”设备,精准高效地完成每一道工序。从预埋套管安装、预应力张拉到混凝土浇筑养护,从预应力放张、轨道板脱模到成品板检验入库,形成了CRTS III型轨道板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在智能生产线上,全自动智能张拉系统取代了传统人工操作,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控制,同步张拉多根预应力筋,精确控制张拉力和伸长值,数据实时采集、自动校核,确保每一块轨道板预应力均匀可靠。解决了原先人工操作稳定性不强的问题,有效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效。
检测环节,四台搭载三维扫描仪的机器人臂对成品轨道板进行自动化扫描,实现成品检测数据的采集和集成分析,确保实时质量预警,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可控。
苏北梁板厂负责人介绍,这条智能化生产线不仅是“机器换人”,更通过协同平台技术、BIM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轨道板制造工艺设计数字化、生产工艺自动化、生产管理自动化。
校企共振:双向奔赴育匠蓝图
观摩结束后,石铁院教师与中铁九局技术专家、管理人员举行座谈会。老师们就智能张拉系统设计、BIM技术应用、人才知识结构、人才需求等问题向企业专家请教。企业方肯定了石铁院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吃苦耐劳,也指出部分毕业生在新技术应用、跨学科知识等方面存在短板。
“这次交流让我们更明确了人才培养的‘靶心’。”石铁院铁道工程系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尽快修订教学标准,把数智融合、BIM深度应用等新技术以模块化形式融入课程,同时也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担任产业导师。”
双方还就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开发教材、联合技术攻关等达成初步意向,勾勒出“校企协同、共育英才”的新蓝图。
实践赋能:教学迭代精准破局
“百闻不如一见。智能建造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教育必须‘跑起来’才能跟上行业速度。”一位青年教师说,“我准备马上更新课件,把在苏北梁板厂拍的视频和案例加进去,让学生也身临其境” 。
此次“苏北”之行,是石铁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行业发展的有力举措。产教融合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学校主动走出“象牙塔”,深入一线,在真实产业环境中寻找答案。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互动,学院才能精准把握行业人才需求,动态调整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更多能适应和引领铁路发展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未来,石铁院将继续深化与中国中铁等企业的合作,拓宽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贡献更多“石铁力量”。(图片由张红涛,靳绍虎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