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桐柏县月河镇“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桐柏县新闻发布厅隆重举行。月河镇负责人介绍了在“十四五”期间月河镇在农业现代化、文旅融合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并答记者问。
农业升级绘新卷
创新“新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激活乡村潜能。月河镇大力推广“稻虾共作”、“稻渔共作”等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显著提高了亩均综合收益,激发了农户积极性。同时,坚持“一村一品、多元发展”,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了袁庄茶叶、沈庄稻渔、徐寨苗木花卉、老街全域旅游、西湾文旅康养、笔架山林果等六大特色产业示范园,培育了一大批扎根月河的“土特产”,形成了多点支撑、集群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实现“新突破”,夯实产业基础,提升综合产能。“十四五”期间,月河镇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和扎实的项目推进,在农业基础领域实现关键突破。全镇新增茶叶、稻渔综合种养、精品林果等特色产业基地面积累计达1.3万亩。严格落实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贴3344万元,有效保障农民收益。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万亩,农田抗灾能力和产出效率显著提升。全镇粮食年产量稳定在4200万斤的高位,牢牢守住了“鱼米之乡”的根基与优势。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富兴林产果品有限公司荣获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认证企业,桐柏县鑫茗农业有限公司荣获科技部“茶星创天地”称号。
培育“新品牌”,延伸产业链条,赋能产业价值。月河镇集中力量培育具有地域辨识度的农产品品牌,袁庄茶叶的清韵、徐寨荷花的风姿、林庙虾稻米的香甜、月河炖鱼的鲜美……这些品牌不仅从众多农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抢手货”,更构建起月河的“舌尖上的名片”。品牌建设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激活了乡村的内生动力。这些特色品牌的发展,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当地百姓创造了大量就近就业的机会,走出了一条以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文旅融合绽芳彩
红色文化带动,擦亮精神底色。月河镇深挖红色底蕴,修复南阳地区第一党小组旧址、杨家祠堂等革命遗迹,布设党史展馆,打造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精品路线。串联徐德旧居、南阳第一支红军诞生地纪念馆等红色景点,与近郊桐柏革命纪念馆、英雄广场衔接,形成红色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开展“红色研学游”“红军战歌情景剧”等活动,增强了文旅体验的沉浸感与教育意义。
生态资源赋能,打造全季格局。依托淮河源头生态优势,将六大产业示范园与旅游功能紧密结合,推动稻虾米、猕猴桃、茶叶、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景观化、体验化,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康养”的全季旅游格局,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跨省协作联动,拓宽发展空间。与隔河相望的湖北省淮河镇深入合作,成立淮南文旅产业示范带联合党委,发展豫鄂文旅综合体。2025年3月,共同打造的“桐柏山淮河源竹筏漂项目”正式开漂,成功实现“一筏漂两省”“一漂连五村”的盛况。修建淮南景观旅游公路、老街跨省大桥等基础设施,打通区域旅游“大动脉”,共享停车场、游客中心等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引”的协同发展模式。
产旅融合增效,激发市场活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积极引入中冶天工、隐居乡里等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加快推动以“康韵西湾”“水韵徐寨”“茶韵袁庄”“旅韵老街”“古韵唐城”五大主题为核心的“五韵”月河全域旅游项目建设。有效带动了周边稻虾米、猕猴桃、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与升值,形成了产旅深度融合的经济增长点。全市交旅融合现场会、中国农民丰收节南阳主会场相继在月河举办,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
乡风文明润心田
“会长说事”聚共识,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月河镇立足农村“熟人社会”特点,吸纳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等进入“四会”组织,发挥其德望优势。通过“会长说事”平台,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宣讲政策、点评陋习、褒扬典型,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接受教育。各村“大喇叭”定期播放“会长说事”内容,使其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大餐”。例如,徐寨村通过该机制,已专题宣讲9次,表扬“正面典型”18件,“晾晒”“负面典型”16件,有效引导了民风民俗。
“乡里心语”解民忧,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乡里心语”聊天室,由村民议事会长、道德评议会长、乡贤代表等轮流坐班,倾听民诉民需,精准纾困解难。根据聊天室收集的问题,“一村一策”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在聊天过程中,发现并培育文明乡风的“积极分子”,使群众从“倾听者”转变为“宣讲者”,形成良性循环。
“文明积分”树新风,让文明行为成为习惯。制定详细的《文明积分评定、管理及兑换实施细则》,通过“评比换积分、积分换商品”方式,实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将抽象道德准则量化为具体践行指标。将“文明积分”与村规民约执行紧密挂钩,立良俗、破陋习、扶正气,推动村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提升。
通过“小切口”撬动“大治理”,月河镇有效破解了农村基层“干部管理难、矛盾化解难、群众参与难”问题。近年来,全镇矛盾纠纷化解率从75%大幅提升至98%,村风、民风、家风持续向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道德滋养。
“回望‘十四五’,月河镇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用实干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展望未来,月河镇将乘势而为、加快突破,努力实现‘让农业有干头、让农村有看头、让农民有奔头’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月河镇党委书记周红霞信心满满的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