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为响应国家“组团式”帮扶工作号召,济南中学副校长董洪海、济南三中副校长盖新吉、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副校长郭福祥等三名校长与来自山东师大附中、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外国语学校18名(分两批)骨干教师的管理团队,来到济南市对口帮扶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分赴当地积石中学、东乡三中、永靖中学等3所学校进行对口帮扶。
作为济南市第二批帮扶团队选派的骨干教师,山师附中帮扶教师梁坤和同事刚来到积石山县,就听到当地出租车司机对于济南教育帮扶成果的高度评价。“司机把我们当成了山东来的董校长。”梁坤笑着说。
司机口中“山东来的董校长”,正是临夏州积石山县积石中学校长董洪海。自从他担任积石中学校长以来,帮助学校构建了“任务驱动式早读”“集体备课、联合教研”“基于先学后教的‘35310’互动式高效课堂”“ ‘0+0’ (零抬头、零交流)沉浸式自习”等教育教学模式,大力推行“用心教育”,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师生的行动方向,提振和更新了先进校园文化理念,促使先进教育教学制度落地生根。
先进的“数智助研”理念,为当地储备了海量的名师教学资源,并成功打通了与山东济南课程资源库的共享通道。不过,对于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来说,面对海量的名师教学视频,如何取舍成了最大的难题。在与积石中学几十公里相隔的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东乡三中,来自济南三中的校长盖新吉通过将帮扶团队教师与本校年轻教师拉对子的模式,逐渐探索出了一套师徒结对的帮扶制度。
该校年轻的物理教师高海磊就是这项制度的受益者之一。他坦言,刚入职时,如何备好课成了自己最大的难题,虽然经常加班研究教材,观看网络上的授课视频,但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盖新吉提出,为青年教师聘任帮扶团队中同专业的老师,结成师徒帮扶对子,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高海磊说,在前来帮扶的优秀教师的帮助下,自己才逐渐适应了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请教老师,老师也耐心地为自己答疑解惑。
与董洪海、盖新吉一样,来自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的郭福祥,肩负着教育帮扶的重任,接手了临夏州永靖中学。上任伊始,他就通过调研摸排发现,当地老师的教学理念相对陈旧,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的内驱力也不够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郭福祥带领团队开启了近半年的深入调研。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结合永靖中学实际和济南帮扶的资源优势,设计并全面推行了永靖中学“1263”教师素养提升模式,即围绕教研抓手,通过济南永靖两地双向互动,采取帮扶校长导、帮扶教师带、后方团队帮、骨干跟岗学、线上互动研、教学资源享六项举措立体发力,校内开展双轮驱动促研、课堂变革提效、业务赛培赋能等三项变革,从各个维度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永靖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李元香说,每月会根据学校统一安排举行一次主题教研,教研内容涵盖教师培训、新课标研究、新课堂研讨等多个方面。每逢期中期末、高考模考等重要考试,老师还会和学生一起进行“同堂测试”,从而在试卷评讲、方法指导和思维渗透时做到有的放矢,让教学改进更加精准有效。
得益于“组团式”帮扶工作的深入推进,一场针对教育的深刻变革正在临夏州悄然进行。截至目前,济南市教育局对口帮扶的临夏州3所中学从基础设施、学校管理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进入了“快车道”,教研提升成果呈现出“井喷”之势,学生和教师队伍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共享共研、互融共通的数智助研模式已为临夏教师插上了快速成长的翅膀。
三年多来,济南教育帮扶团队依托济南市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和师资培训培养,先后与济南10余所优质高中结成对口帮扶交流学校,两地开展线上线下送教送研送培千余节,三所帮扶学校本科上线率分别较2022年提升明显。
在济南市教育局、临夏州教育局和济南教育帮扶团队共同努力下,一幅幅记载着临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在当地广袤的土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