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卢医镇:深耕中药材全产业链 打造乡村振兴“强引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4 15:4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14 15: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河南省镇平县卢医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围绕“种好药、产好品、销好价”的发展目标,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推动中药材产业从种植向加工、文旅等领域纵深延伸,走出一条“一产奠基、二产增值、三产增效”的全链条振兴路径。

筑牢产业根基,夯实发展基础。“以前零散种庄稼,收入没保障。加入合作社种植天丁后,不仅有技术指导,还能稳定卖钱。”卢医镇农户魏大哥的一番话,道出了当地中药材种植带来的新变化。为夯实产业基础,卢医镇科学规划种植布局,形成木本、草本、根茎三大特色种植区,其中天丁规范化种植基地规模已达1200亩,成为区域标志性种植板块。今年,该镇进一步丰富种植品类,新增前胡、决明子、柴胡等市场潜力品种,同步建成4座智能育苗温室,依托恒温控制、精准灌溉等科技手段,保障种苗成活率与品质。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下,企业提供种苗与技术指导,合作社负责组织协调,农户参与种植管理,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共同体,既解决了农户“种什么、怎么种”的难题,也为产业链下游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材料。

延伸产业链条,释放增值活力。“从新鲜艾草到艾草贴、精油,经过深加工,价值翻了好几倍。”医圣药业负责人在生产线前介绍道。为破解“重种植、轻加工”的产业瓶颈,卢医镇聚焦加工环节持续发力,培育医圣药业、张中景医疗器械等5家本土加工企业,推动中药材从“原字号”产品向高附加值商品转变。据悉,目前,当地已开发出艾草贴、精油、足浴包等26种深加工产品,涵盖养生保健、日常护理等多个领域。加工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组建专业研发团队,不断优化产品配方与生产工艺,产品不仅深受本地市场欢迎,更借助线上渠道销往全国。加工环节的完善,既延伸了产业链,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融合文旅电商,拓展增效空间。“既能体验药膳美食,又能参观种植园,这样的研学游很有意义。”来自市区的游客王女士对卢医镇的中医药文旅项目赞不绝口。为实现“销好价”目标,卢医镇以文化为纽带,推动中医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扁鹊医药文化综合体成为产业融合的关键载体——其中的电商孵化基地为中药材产品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助力本土产品走向全国;药膳体验、中医药研学游等项目去年累计接待游客超1000人次,让游客在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了中药材产品销售。此外,沿严陵河打造的中医药文旅长廊,串联起8个特色种植园,形成“赏药景、品药膳、购药品”的文旅闭环,既提升了产业知名度,也让农户的“好药材”真正卖出了“好价钱”。

如今的卢医镇,中药材产业已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协同”的跨越。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种植规模化、加工精细化、文旅特色化,让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为更多农户带来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