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精准“资”润 齐鲁银行滨州分行助力民营经济扬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4 15:3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14 15: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面对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金融如何精准赋能?齐鲁银行滨州分行紧紧把握区域经济特色,创新探索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与特色金融发展模式,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地方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绿色金融激活低碳发展新引擎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齐鲁银行滨州分行深刻把握绿色发展的时代脉搏,积极探寻绿色金融的创新路径,通过深入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精准对接传统产业低碳转型的金融需求,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助力推动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升级。

2025年,该行成功为滨州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放了以氢气回收利用量为关键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这一创新实践标志着其在转型金融领域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该行通过“总、分、支行三级联动”的高效协作模式,深度剖析企业生产工艺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创新设计了以氢气回收利用量为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SPT)的贷款方案。该方案设定了“达标降息”的市场化激励机制,形成了“减排—降本—增效”的良性循环。在绿色金融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该行将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在对接某新型材料生产企业的过程中,结合企业“节能减排+资源循环”的双重特性,匹配了“低碳易贷”专属产品,并建立绿色通道,采取“T+0”响应模式,业务从上报到放款用时仅一周,成功为企业提供500万元资金支持。

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2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59%,金融活水正持续向“绿”涌动。

科创金融护航专精特新茁壮成长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齐鲁银行滨州分行将科创金融作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举措。该行创新推出“科创金融营销工具包”,整合科创企业数据库、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录、科技创新平台清单及专项信贷政策,形成“名单制+产品包”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山东惠尔佳生物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端能量饲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国内专业的大豆磷脂及乳化油粉系列产品生产企业。齐鲁银行滨州分行通过组织专业客户团队开展“一对一”对接,精准匹配“科创易贷”产品,以其“额度灵活、审批快捷、定价优惠”等优势,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企业的传统融资难题。

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总、分、支行三级联动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从上报到放款仅用时一周,并争取专项优惠利率政策,预计每年帮助企业节省融资成本约6万元,真正体现了“齐鲁银行速度”与“齐鲁银行温度”的完美结合。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已累计为超过160家科技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其中包括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特色金融深耕 精准滴灌地方产业沃土

深入扎根区域经济,服务地方特色产业,是齐鲁银行滨州分行践行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的核心举措。该行积极开展“一县多品”创新实践,针对不同县域的特色产业集群,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普惠金融产品,实现了金融资源与地方产业发展的精准匹配。

(齐鲁银行滨州分行客户经理在企业实地调研)

滨州博兴县兴福镇作为山东省商用厨具核心生产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商用厨具生产加工基地。为更好服务这一特色产业,齐鲁银行滨州分行通过多频次实地调研,创新推出“厨具贷”特色产品。这一产品充分考虑了厨具行业小微企业缺乏传统抵押物、融资渠道有限等实际问题,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行担保,有效提升了厨具行业经营者的获贷率及授信额度。

山东正联厨业有限公司的案例生动体现了“厨具贷”产品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当企业因设备升级资金短缺而陷入困境时,齐鲁银行博兴支行的客户经理在走访对接过程中,迅速向其推荐了“厨具贷”产品。该笔业务从基础经营资料准备到最终发放贷款200万元仅耗时3天时间,这笔资金有效帮助企业扩大产能40%,新增就业岗位20个,实实在在解决了企业的发展难题。

除了“厨具贷”之外,齐鲁银行滨州分行还创新研发了渔网贷、肉牛养殖贷、兴棣振兴贷、彩钢贷、共富贷、粮食种植贷等多个普惠金融产品,形成了覆盖多行业、多领域的特色金融产品体系。上半年该行普惠金融产品新增投放达2.64亿元,这一成绩充分证明了特色金融产品的生命力和实效性。

齐鲁银行滨州分行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助力地方产业蓬勃发展。

(文中图片由齐鲁银行授权使用)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