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绽放团建活力,湖文美术学院谱写育人新篇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3 17:3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13 17: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走进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一股蓬勃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向阳花”志愿服务团队正整装待发,前往乡村、社区开展美育支教活动。这支队伍已持续开展公益美育辐射行动100余场,成为学院共青团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团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传下达,而是深度融合专业特色与青年成长需求的育人实践。近年来,学院团委以“多元融合的美育生态”为理念,将“向阳花精神”贯穿团建工作全过程,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艺术类学院共青团工作路径。

思想引领:铸就团建工作的“红色引擎”

学院团委始终将思想政治引领放在首位,并将其融入艺术专业特色,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学院构建了“大美育+思政”课程体系,通过三会一课、手机终端、网络平台等多渠道广泛宣传,培育典型、提炼特色。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团委组织实施“红色艺术 青听新声”主旋律作品创作工程,围绕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主旋律,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来画、雷锋故事我来述、廉洁故事我来绘等特色活动。这些活动以艺术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了思想政治引领从“说教”到“浸润”的转变。精神塑造:“向阳花精神”凝聚青年力量

学院团建工作最鲜明的特色是将“向阳花精神”作为美育实践的指导思想。这一精神被概括为“追逐光明、团结忠贞、乐观向上、永不言弃”四句话,就像向日葵始终面朝太阳,团员青年也要始终面向光明,团结一致,永葆向上的姿态。在“向阳花精神”的引领下,学院团委打造了同名的志愿服务团队,在乡村、社区、福利院等地持续开展公益美育辐射行动100余场。

团队开设流动美育课程,为乡村小学生、福利院儿童、社区留守儿童等普及美育常识,提升美育意识;为社区、街道进行公益墙绘,美化社区文化环境;为乡村绘制发展规划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多元融合:构建美育实践的“生态矩阵”

学院团委着力构建“多元融合的美育生态”,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美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环境。

环境浸润,让美融入日常空间。学院团委从细微处入手,协助学院精心营造尚美空间。通过艺术化布置和改造公共空间,在“一站式”学生社区设置艺术展示区、文化小书架等,展示学生艺术作品与校园文化故事,让“美”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非遗传承,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学院团委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活动,聚焦中华传统大漆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将非遗文化融入学生社区。学生在“大漆”实践育人基地中设计非遗文创产品,并通过“寻访荆楚”三下乡、“襄样”大漆艺术实践工作坊等特色活动,助力非遗传承。其中,“‘襄船’木艺传承与创新艺术实践工作坊”获全国第六届、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并做交流发言。

实践赋能:在服务社会中彰显青春担当

学院团委深谙艺术专业的实践特性,以多元化的美育实践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与创造能力。

实施乡村振兴美育计划。学院团委组织学生开展乡村写生、文化墙绘、乡村规划等实践活动,推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艺术力量。青年学子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用画笔描绘乡村新貌,用创意激活乡村文化,在服务社会中践行着“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发展”的理念。

推动美育社会化。学院团委积极推动美育走出校园,开展艺术进社区、艺术进农村、艺术进课堂的“三进”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传播美育知识,还能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养,实现美育的双向赋能。

如今,在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追逐光明、团结向上”的“向阳花精神”已深深扎根在每一位团员青年心中。他们不满足于课堂内的精进,更主动走向田间地头、社区课堂,用手中的画笔为乡村添彩,用美育的种子将孩子们的梦想点亮。他们坚信,最好的成长就是向下扎根,向上开花。这朵朵“向阳花”,正将青春的热情与专业所学,播撒在社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让青春的种子在奉献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图片由胡敏、庄园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