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11”购物狂欢季如期而至,铁路部门正式启动为期20天的高铁快运服务,以“中国速度”护航消费热潮,各类快件在铁轨上疾驰,奔赴千家万户,既是应对“双11”高峰的务实举措,也是铁路服务深度融入现代流通体系的生动缩影。
为民众“运”出了“时效升级”便捷图。“双11”的快乐,一半在“买”,一半在“收”。铁路部门精准调配运力,每日安排1700列以上高铁动车组利用富余空间承运快件,增设37列清晨开行的全列无乘客确认列车专送快件,再加上普速行李车、特快班列的协同发力,构建起“高铁为主、普速为辅”的立体运输网络。站点布局同步优化,全国高铁快运办理站增至339个,让“夕发朝至”“次日达”成为常态,既消解了消费者的等待焦虑,更稳稳支撑起电商经济的顺畅运转。
为市场“绘”出了“精准适配”供给图。不同货物有不同需求,铁路部门用“定制化方案”破解供需匹配难题,既满足多元运输需求,更助力降本增效、激活产业活力。针对生鲜果蔬推出冷链保鲜专线,让阳澄湖大闸蟹、云南鲜花等新鲜直达终端市场,减少流通损耗;为温控药品搭建全程恒温运输通道,保障疫苗、急救药品跨省速运的安全性与时效性;对高附加值货物实行专人押运,筑牢安全屏障。这些精准服务不仅减少了企业额外防护、仓储周转等隐性成本,更通过“点对点”直达模式压缩中间环节,让企业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为发展“铺”出了“双向赋能”共赢图。铁路快运不止于包裹传递,更在串联城乡、激活产业。通过“运仓配”一体化模式与电商、制造业深度合作,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通知为花牛苹果、云南鲜花等农特产品开辟绿色通道,让田间地头的“鲜味”直抵城市餐桌,既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又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为乡村振兴注入物流动能。
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牵着消费。“双11”的物流大考中,铁路部门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为流动的中国注入持续活力,让民生幸福在“快马加鞭”中愈发真切可感。(简艳、丁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