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野:以农为业 培育产业 促农兴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1 15:5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11 15: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农业为基,振兴为要。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上港乡锚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目标,以粮食安全为底线,以特色产业为引擎,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农为业,促农兴盛,走出一条“不与粮争地,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让田间地头结出“致富果”,乡村大地焕发新活力。

筑牢粮食根基,把稳丰收“压舱石”。上港乡将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高效完成3.5万亩小麦“一喷三防”任务,夏粮丰产丰收。积极组织各类技术培训,提升村民良技良法水平。戴楼、张坡等村积极探索“小麦-西瓜-红薯”轮作模式,带动一批村民勤劳致富。岗南村探索“三联三提升”党建促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亦工亦农的郊区经济振兴路。积极实施沟渠连通工程,贯通灌排,守护良田,为提升粮食增产持续推进。通过“大户流转”“供销托管”等模式,推动12户百亩土地规模化经营,小麦亩产达600公斤,实现种植新突破。

激活特色产业,打造富民“增长极”。上港乡素有“洋葱之乡”美誉,年种植面积在1.3万亩以上。他们创新“专业合作社+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农联体模式,推行合作社赊种、赊肥、回收葱球的惠农方式,引导农户量力而行,适应市场经济大潮。与此同时,7名百亩以上的种植大户你追我赶,带头种植新产品,拓宽电商销售渠道,使农户大胆跟进,从而实现“一季洋葱过三年”的富裕生活。

凝聚共治合力,擦亮乡村“新底色”。上港乡以“党支部+合作社”为纽带,9家规模合作社整合土地4000亩,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使用“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梁营、齐花园道路、下水道项目,农村颜值提升,生产生活便利。农村公益事业重点村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扩修道路,修建下水道,架设路灯,栽花植绿,王白村的民生大事扎实落地。大桥路西段增加雨污分流管道,运粮河实施疏浚工程,大大改善了沿路沿河的生态环境。

据介绍,上港乡将继续坚持行动部署有“速度”,责任落实有“力度”,政策支持有“温度”,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持续以特色产业为主导,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打好农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以实干深耕“农”字文章,用产业兴旺、科技赋能、生态宜居的生动实践,书写乡村振兴的富民答卷。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