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烟草专卖局组织“香溢”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志愿行动,以“群众所需”为行动指南,从景区的法治宣讲到海岛的清凉补给,再到渔村的开渔支援,志愿者的脚步跨越山海,用专业与热忱,在不同场景书写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动人故事,为海岛群众点亮法治灯、传递关怀情,让温暖在夏日里持续传递。
法典讲制度,旅途宣法守安心
“您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旅游维权的条款,里面明确了游客遭遇强制消费、行李损坏时的维权途径,您可以了解一下。”在景区休息区,志愿者们身着志愿服,为游客讲解相关的法律条款。为了让法律知识不再晦涩,他们创新宣讲形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中“旅游合同纠纷”“人身财产安全保障”等重点条款,改编成“消费要留证,维权有依据”“设施若损坏,责任要分清”;设置“民法典微课堂”,用“游客不慎摔伤,景区是否需担责”“民宿违约取消订单,该如何索赔”等真实案例,为游客现场答疑。
随着普法活动的推进,“知法、懂法、用法”的氛围愈发浓厚,《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成为了守护游客旅途安心的“随身法宝”。
图为志愿者为游客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相关法律知识。梁佳菲摄
炎日降温度:清凉润暑送关怀
盛夏的海岛,午后阳光炙烤着路面,户外工作的环卫工人、码头搬运工仍在高温下坚守。为了给他们送去清凉,“香溢”志愿者们提前筹备,将一箱箱矿泉水分装到便携背包中,组成“流动送凉小队”,穿梭在海岛的街道与码头。
“师傅们,歇会儿喝瓶水吧,天这么热别中暑了!”志愿者王浩晖看到师傅们正在搅拌水泥,他们额头的汗水顺着脸颊滴落,连忙递上矿泉水。师傅接过水,拧开瓶盖猛喝几口,笑着说:“这水太解渴了!”除了流动补给,志愿者们还在海岛社区广场设置“清凉驿站”,将矿泉水整齐堆放在遮阳棚下,方便户外工作者随时取用。一瓶瓶矿泉水,不仅驱散了夏日的酷暑,更让户外工作者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图为志愿者为户外工作者“送清凉”。徐晖摄
开渔加速度,拉网装车助启航
距离开渔节只剩三天时,渔民们忙着检修渔船、整理渔具,最耗时的“拉网装车”工作却因人手不足进度缓慢。志愿者们得知后,迅速组队前往渔村支援。
来到渔港,志愿者们在渔民的指导下分工协作:力气大的男生负责将堆在岸边的渔网扛起来,小心递到卡车上;细心的女生则在旁整理渔网边角,避免缠绕打结;还有人专门负责清点数量,确保每一张渔网都准确装车。渔网厚重且边缘锋利,不少志愿者的手臂被磨得发红,却没人停下脚步。
“开渔就是和时间赛跑,早一天装好网,我们就能早一天出海!”渔民老周一边指挥,一边向志愿者道谢。经过一下午的忙碌,数十张渔网全部装车完毕,整齐运往码头。看着即将伴随渔船出海的渔网,志愿者们与渔民一同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图为志愿者帮助渔民装网上车。梁佳菲摄
从景区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宣讲,到海岛上的“送清凉”,再到渔村里的拉网装车,志愿者们用行动跨越场景,将温暖与力量传递到山海之间。他们的身影,是夏日里最美的风景;他们的付出,也让志愿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扎根,凝聚起更多守护美好的力量。(作者:梁佳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