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能源乌拉盖2×1000MW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投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07 14:4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07 14: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30日,由中国能建华北院设计并监理的江苏能源乌拉盖2×10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2号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本项目两台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作为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江苏能源乌拉盖项目是国际首创的百万等级褐煤发电机组,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最高参数、最高效率、最大提水规模的褐煤发电机组,承担着多项重大能源技术应用的先行先试任务,在设计制造施工等环节创造了20余项国内第一,突破了高水分褐煤机组向大型化、高效率发展的技术瓶颈。

作为“锡盟-泰州”±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支撑电源点,每年可向江苏送电约80亿千瓦时,承担着保障江苏省能源安全供给的重要任务。

项目的成功投产充分证明,通过合理的主机选型、配以适合褐煤燃烧的燃烧器、辅以合适的制粉系统以及采用尾部高焓值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等,可实现百万千瓦褐煤锅炉的高效、安全、可靠、稳定运行。项目为内蒙锡林浩特地区丰富的褐煤资源的高效利用开创了一条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功之路。

技术亮点:

——高效

深入贯彻全过程设计优化,打造百万褐煤超“低”煤耗机组。同类型机组中,主机参数最高,机组背压最低,同时采用工艺系统全面优化集成专有技术,采用尾部高焓值烟气余热回收专利技术等,优化后发电标煤耗与常规烟煤机组基本持平,将褐煤空冷机组发电效率提升到新的高度。

发挥多年技术沉淀,打造“最”稳定的高水分褐煤发电机组。采用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新型一次风外置浓缩分离旋流燃烧技术解决高一次风率燃烧稳定性问题。采用创新技术耦合中速磨系统,解决了常规制粉系统的可靠性和干燥出力问题,实现了中速磨制粉系统适应高水分褐煤,突破了高水分褐煤锅炉大型化的瓶颈。

采用自有专利技术,打造“最”先进的间接空冷机组。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SCAL型自然通风间接空冷系统,创新应用辅机冷却系统与主机冷却系统合并布置方案,超大型间接空冷塔采用尼曼K1.0的加肋方案,在间接空冷优势技术领域持续创新提高。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打造极寒地区“零”冰冻机组。采用最大化建筑联合、美观并实用的联廊等设计方案,保障在当地最低环境温度零下40摄氏度极为恶劣的条件下的安全生产检修,彻底解决极寒地区管道防冻和冬季人员巡检的难题。

——清洁

树立环保前瞻性意识,实现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适度超前的目标。充分利用主、辅设备间的协同脱除污染物的能力,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脱硫脱硝除尘后烟气经提水喷淋的再次洗涤,进一步提高了火力发电厂烟气超净处理水平。

——智慧

搭建金字塔形智能电厂“新”架构,建设国际一流的智慧火力发电厂。整个火力发电厂按照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来进行智能化管理,将火电厂常规系统与最新发展的先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有机地融合,搭建智慧电厂平台,逐步发展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国际一流智慧电厂。

——生态

集成“零”补水电水联产技术,践行保护草原生态理念。采用褐煤机组烟气提水技术,一年可提取水量约为一个昆明湖的蓄水量,实现了火力发电厂生产系统用水全部由烟气提水供应,从而实现全厂全年外部水源生产水量消耗为零,极大保护了当地草原生态环境。

秉承环境友好型电站“新”理念,打造和谐共生的工业建筑艺术品。综合行政区建筑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地域环境、气候环境、区域环境三个层次的环境因素,尊重全厂整体规划原则,以功能为主导进行设计,将传统四合院与当地蒙古包相结合,从传统与地域特色中寻找创新。主厂房建筑风格定位于现代、简洁、高效,在充分考虑草原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力求体现内蒙工业建筑特点以及江苏能源企业文化。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