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期15天的“泉州市第九期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圆满闭营。本期训练营实现重要创新转型,首次聚焦“骨干学员”能力提升,标志着泉州市脊髓损伤群体康复服务从“基础重建”迈向“能力输出”的新阶段。本期训练营由泉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办,南安市残疾人联合会、泉州市肢体残疾人协会协办,泉州滨海医院承办。
开展“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项目,是泉州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推动社会公平的一项具体实践,也是泉州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我们始终坚信,每一位脊髓损伤者都有无限的潜力。”郭灿辉副理事长在开营仪式上表示,通过系统训练,伤友们能够实现自我超越,成为自己生命的英雄,他们的成功故事将激励更多人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和坚韧。
训练营首次面向已完成基础培训的学员开设提高班,旨在培养伤友骨干从“被帮助者”向“助人者”角色转变。课程以自助互助康复服务作为核心,“技能提升、社会融合、价值实现”为目标,实现了从技能传授向能力建设的理念升级。训练营课程设计上增加了轮椅操控技巧实操解说、入户探视专项指导、心理与职业生涯等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员的传授能力和组织能力,为后续的互助服务奠定基础。
本期训练营构建了多层次、专业化的支持体系。医疗康复团队提供针灸、理疗、关节松动等专业服务;同侪教练分享亲身经验,提供情感支持;志愿者团队保障后勤服务,形成全方位的支撑网络。一位学员在分享中表示:“这里的医生护士不会用另一种眼光看我们,还跟我们交流,安慰我们受伤的心灵。”这种多元协同的模式解决了学员的身体康复需求,更创造了尊重、平等、温暖的康复环境。
上课画面:心理调试与职业生涯规划
训练营通过《五祖拳》、轮椅舞《梦想家》、《燃烧我的卡路里》、《三句半》等丰富的节目演出,提升了学员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自信心,展现了康复服务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
闭营仪式上,同侪教练与学员们共同在舞台上表演轮椅舞《梦想家》。
“自助和互助,是我们开办这个训练营最想传递的两个词。”训练营负责人强调,这一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激发伤友的内在力量,形成群体内部的互助机制。经过九期的实践探索,泉州市已建立起一套可复制、可持续的脊髓损伤康复服务模式。从2021年至今,训练营已成功举办九期,累计帮助116名学员逐步恢复自理能力,重拾生活信心。
据悉,泉州市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自助-互助-助人”生态系统,推动残疾助残政策走深走实,让更多伤友在获得支持的同时,也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共同构建更有温度的社会支持体系。(图片由 郑晓暇 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