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运会”领奖台到管院课堂:王宇轩的 “跨界”多维青春之旅

从“世运会”领奖台到管院课堂:王宇轩的 “跨界”多维青春之旅

来源:鲁网 2025-11-07 12: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报到处,身着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中国国家队队服的王宇轩格外引人注目。胸前的校徽与队服上的五星标识交相辉映,若非双肩包侧袋中露出的轮滑护具边角,人们很难将这个笑容温和的少年,与那个曾身披国旗、在国际赛场掀起“中国风”的轮滑冠军联系起来。这套承载着赛场荣光的服装,既是他作为世运会铜牌得主的纪念,更藏着他从“赛场”迈向“课堂”的初心。

(图 1:王宇轩在2025 年成都世运会获得铜牌)

12年前,7岁的王宇轩在甘肃定西的街头第一次踏上轮滑鞋,轮子磨地的脆响,就此牵起了他与这项运动一生的羁绊。不同于多数运动员有专业教练引路,他的逐梦路上,最坚实的依靠是从未接触过轮滑的父亲——连基本平衡都无从谈起的父亲,为了儿子眼里的光,硬是从零开始摸索:对着比赛视频一遍遍拆解动作,带着他辗转全国寻访轮滑前辈,只为求得一句指导、一个技巧。那些年的训练场上,没有专业教具,只有父亲手绘的绕桩示意图;没有科学计划,只有父亲熬夜查资料整理的笔记;没有舒适休息区,只有父子俩共享的一瓶矿泉水、一块擦汗毛巾。父亲的手掌因反复扶他纠正姿势磨出厚茧,脚步因常年跟着奔跑愈发沉重,却从未说过一句放弃。这份毫无保留的陪伴与坚持,成了他对抗枯燥训练、战胜伤病迷茫的最大底气,也让他的成名之路,始终闪耀着突破常规的创新光芒。

2015年上海全国轮滑锦标赛上,王宇轩身着孙悟空造型服饰,在绕桩间灵活腾挪、轻盈跳跃,灵动技巧与经典神话形象碰撞出奇妙火花。相关比赛视频收获400万次播放量,“轮滑悟空”的名号传遍全网。正如中国轮滑协会评价,这份创意传播让更多人领略到轮滑运动的文化魅力。次年天津全国锦标赛,他再以少林武僧造型夺冠,将传统元素融入轮滑的全新表达,让他成功入选中国轮滑国家大师队,成为亚洲赛场备受瞩目的新星。从北戴河国际赛双冠到2023年世锦赛青年组登顶,奖牌册上的每一枚荣誉,都是他循着父爱指引、稳步进阶的见证。

(图 2:王宇轩“轮滑悟空”造型)

2025年是他的“双重突破年”:高考刚结束,他便身着国家队队服奔赴成都世运会,在轮滑男子花式绕桩项目斩获铜牌,让国旗为赛场征程再添亮色;不久后,他又以优异文化课成绩叩开北京体育大学大门,带着赛场荣光走进校园,既践行了“文体兼修”的初心,更打破了“运动员重体轻文”的刻板印象。

谈及放弃专业运动员道路、选择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原因,王宇轩的回答坦诚而坚定:“12年赛场经历让我明白,轮滑这样的非奥项目,仅有优秀运动员远远不够。我想让它被更多人看见、喜爱,而懂运动、通传播运营的管理者,才能搭建起这座桥梁。”这一选择并非偶然,早在2018年成功卫冕全国冠军后,他曾吸引大批轮滑爱好者前往定西交流,却因缺乏系统规划,让这份热度没能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那时的无力感,让我愈发坚定了系统学习管理知识的决心。”过往的遗憾与思考,让他对专业选择更加笃定。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公共管理学、体育赛事运作、体育产业经营等课程,正是他迫切需要的知识储备。如今课堂上学习的《体育组织与管理》《项目管理概论》,恰好能精准解决他曾遇到的基层赛事组织混乱、优质资源难以触达偏远地区等实际难题。这种“实践反哺学业”的视角,让他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投入。

在北京体育大学校园里,王宇轩的身影常出现在两个场景:午后操场,他带着轮滑鞋反复练习新绕桩组合,轮子划过地面的轻响,是校园里独特的“训练节拍”,遇到驻足同学便分享技巧,悄悄播下兴趣种子;傍晚图书馆,他捧着教材专注研读,笔记本上密密麻麻标注着“轮滑未来发展目标”,将对运动的热爱与专业所学紧紧相连。

(图 3:王宇轩在北京体育大学操场练习轮滑)

作为国际级运动健将,他从未停止推广轮滑的脚步。从2014年参与甘肃全民健身表演,到2022年登上省级春晚舞台,再到2025年身披国旗站上世运会领奖台,他始终践行着“让轮滑走进更多人生活”的承诺。如今,这份初心有了新承载:他正用所学专业知识,推动家乡定西从“区域轮滑交流热土”升级为“产业发展高地”,让更多定西孩子有机会穿上属于自己的“梦想队服”,把当年父亲给予他的爱与希望,传递给更多追梦少年。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的家国情怀。那套世运会国家队队服被珍藏在衣柜最显眼处,领口还留着赛场拼搏的细微磨损。“每次看到国旗升起,我都忍不住流泪。”这份深情如今延伸到学业规划中,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未来想进入体育管理部门,推动轮滑项目标准化发展,让更多孩子像我一样,踩着轮滑鞋走出家乡、走向国际赛场。”

在成都世运会的赛场上,他用轮滑鞋展现中国青年风采;在北京体育大学的课堂里,他用笔墨书写体育事业未来。从“轮滑悟空”到“体育管理学子”,从赛场队服到课堂笔记,身份转变的背后,是对运动的热爱、对学业的执着、对社会的责任,而父亲当年那份笨拙却滚烫的爱,早已沉淀为他逐梦路上最珍贵的底色。

(图 4:2025 年成都世运会轮滑运动员合照)

正如前“亚洲车王”黄金宝从赛道转型体育推广者,王宇轩的跨界选择,是新时代体育人多元发展的生动缩影。当轮滑鞋的轮子与管理知识的齿轮同频转动,这位19岁少年正承载着“中国”的荣光,以青春之力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赵若桐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