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高铁“应需而开”,为“文体热潮”添翼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06 16:5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06 16: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2日至3日成都东站接连发出4趟夜间动车——C4068次“球迷专列”以及D9921次、G8675次、D4966次“歌迷专列”,分别开往达州、贵阳北、沙坪坝和西安北,精准服务“川超”足球赛球迷和演唱会粉丝的返程需求。

当下“赛事经济”“演艺经济”正成为城市消费升级的新引擎。当“文体热”遇上“铁路暖”,不仅让民众的热爱无“归途之忧”,更转化为拉动内需、激活城市活力的“新动能”。

精准对接,服务跟着“热度”走,出行体验“更贴心”。成都作为西部文化体育重镇,各类大型活动轮番上演,“川超”联赛场场爆满,明星演唱会一票难求,吸引了大量异地观众与粉丝。然而,大型活动散场后的交通接驳问题,是不少异地粉丝的“后顾之忧”。为此,铁路部门打破常规思维,在“常规末班车”之外增开4趟夜间动车,让球迷和歌迷在尽兴之后,也能安心踏上归途,不耽误次日工作学习,极大提升了出行幸福感。

双向赋能,文体带动“流量”转,城市活力“更蓬勃”。体育赛事与文化演出,是城市活力的“晴雨表”,也是吸引外来消费、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金名片”。一方面,“川超”联赛作为四川本土足球IP,观赛人数持续攀升,球迷群体的跨城流动激活了沿线城市的餐饮、住宿等消费;另一方面,众多知名歌手的演唱会落地成都,吸引大量外地粉丝,而便捷的返程服务,又提升了“说走就走”的出行意愿。球迷、歌迷在享受文体盛宴的同时,也成了城市消费的“生力军”,让短期的“流量”转化为长期的“留量”,为旅游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细节加码,服务贴着“需求”走,城市魅力“更动人”。全民出游意愿强烈,许多旅游城市都希望游客“愿意来、留得住、还想来”。交通是一座城市的窗口,此次,成都东站在候车区设置了应援打卡牌,让文体氛围从场馆延续到车站;在列车上,乘务员提前备好热水、毛毯和应急药品,用细节呵护归途的乘客;市政公交同步联动,确保从赛场到车站的接驳顺畅无阻。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让外来游客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与诚意,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为成都乃至沿线城市积累宝贵的“人气”财富。

风光无限好,出行正当时。夜间高铁,不仅是交通出行的“便民之举”,更是城市服务的“暖心之作”。未来,期待更多这样暖心服务,让交通成为美好生活的助推器,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与温暖。(简艳、丁兆学)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