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月河:从“豫鄂咽喉”蜕变为乡村振兴示范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06 16:4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06 16: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5日,河南省桐柏县“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月河镇专场顺利举行。月河镇党委书记周红霞携镇领导班子成员出席发布会,全面介绍该镇“十四五”期间在产业升级、文旅融合、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桐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杜福建主持。

产业升级:三产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核心动能

作为桐柏县农业大镇,月河镇立足“鱼米之乡”资源禀赋,以“科技驱动、三产融合、生态高效”推动农业现代化。据代频频介绍,该镇创新推广“稻虾共作”“稻鱼共作”绿色生态循环模式,打造袁庄茶叶、沈庄稻渔、徐寨苗木花卉等6大产业示范园,特色产业基地累计达1.3万亩。同时,集中培育一批具有月河辨识度的农产品品牌,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激活了乡村的内生动力。

工业领域,月河镇聚焦“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固定资产投资超10亿元,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6个,合同引资额50.7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免疫调节肽”等高新技术项目投产,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为镇域经济注入创新活力。

文旅创新:农文旅融合开辟跨区域发展新路径

紧跟桐柏县委“中国文旅名县”战略,月河镇走出农文旅深度融合之路。谢文东表示,该镇深挖红色底蕴,修复南阳地区第一党小组旧址、杨家祠堂等革命遗迹,串联红色景点打造精品路线,开展“红色研学游”“红军战歌情景剧”等沉浸式活动。依托淮河源头生态优势,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康养”全季旅游格局,推进“康韵西湾”“水韵徐寨”等“五韵”月河全域旅游项目。

跨省协作是文旅发展亮点。月河镇与湖北省淮河镇成立淮南文旅产业示范带联合党委,2024年9月共建的“桐柏山淮河源竹筏漂项目”试运营,实现“一筏漂两省”“一漂连五村”;修建淮南景观旅游公路、老街跨省大桥,共享停车场、游客中心资源,累计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

基层治理:三项机制推动乡风文明提质增效

月河镇以“会长说事”“乡里心语”“文明积分”三项机制创新基层治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李秋墺介绍,“会长说事”依托“四会”组织,吸纳老党员、新乡贤用“大白话”宣讲政策、表扬典型、曝光陋习;“乡里心语”在各村设聊天室,收集民需并“一村一策”制定村规民约;“文明积分”通过“评比兑积分、积分换商品”,将道德准则量化。

系列举措成效显著,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乡村建设示范镇”,《巧用移风易俗小妙招撬动乡风文明大变样》入选中宣部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案例。

民生改善:统筹城乡发展,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十四五”期间,月河镇累计投资12.6亿元推进312国道大修、老街跨省大桥等28个重点工程,铺设供水管网8000米,安装路灯3000余盏,镇区绿化覆盖率达42%。生态治理方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整治河道10600米,完成国土绿化2.3万亩,空气优良天数连续三年居全县前列。

民生保障上,累计发放低保、五保等救助资金4800万元,惠及2900人次;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幸福大院”,“两癌筛查”“家庭医生”全覆盖。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创新“六个一”防返贫监测机制全市推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3%。

月河镇将锚定“生态月河、文旅月河、森林月河、幸福月河”目标,以双轮驱动在乡村振兴赛道发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月河篇章。(图/杜明)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