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十五届中原散文诗会暨诗颂殷都研学活动在安阳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06 13:4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1-06 13: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中,河南省第十五届中原散文诗会暨“诗颂殷都”研学活动在在古都安阳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河南省散文诗学会主办,安阳市作家协会、大河诗刊社安阳分社协办,安阳市殷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本次会议由河南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阳市作家协会主席徐慧根主持。

为期两天的活动中,省内外散文诗作家、学者及文学爱好者汇聚于文明厚土、文字源流的殷都,以“研学践初心,文思颂殷都”为核心,以“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坚守文字初心”为主题,打造了一场文学与历史交融的盛会。

本届散文诗会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幕。殷都区委常务副部长许艳旗同志致欢迎辞,为诗会拉开序幕,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志立同志从文艺工作的高瞻远瞩,为省内外散文诗作家、学者及文学爱好者勾勒了安阳文脉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图景;中国诗歌学会散文诗工作委员会主任周庆荣先生,从全国散文诗发展的广阔视野,为大家带来高屋建瓴的指引;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同志宣读河南省作家协会的贺信,贺信中指出,选择在文明厚土、文字源流的安阳殷都举办本届散文诗会,不仅是时序的邀约,亦是文心的共振,更是一场在寒露凝霜间对文学永恒温度的追寻,必将为新时代河南散文诗创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河南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张建国清晰而深刻的传达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经河南省散文诗学会研究,决定聘请高旭旺、王猛仁、杨炳麟、郝子奇等四名同志为河南省散文诗学会顾问,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赵克红先生宣读散文诗学会聘请顾问名单,王幅明会长颁发顾问聘书。根据工作需要与学会章程,经秘书处提名并广泛征求意见,决定增补刘玉海、徐向锋、王亚方为学会副秘书长;增补王麦对、宋丽、李向前、王丽、任桐、郭伟民、马正文为学会理事。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为河南散文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随后,河南省散文诗学会会长王幅明同志作年度工作报告。这份报告,既是对过往耕耘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远征的一次理性展望。今年3月,河南省散文诗学会荣获省作协先进单位称号。由河南省散文诗学会等单位主办的 “华夏杯”全国散文诗大赛,已进入后期运作,将于今年年内颁奖。由河南省散文诗学会与老君山景区管委会共同编选的《行吟老君山》一书,已于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王幅明散文诗集《玄鸟归来》,于今年年初面世,出版后受到好评。明新杰散文诗集《黄塔》、马东旭散文诗集《遇见宁陵》、王亚方散文诗集《撕裂生命的花开》、肖忠兰散文诗集《申图腾》,即将陆续出版。2025年,30多名学会成员的作品在《诗刊》《解放军文艺》《当代·散文诗》《星星·散文诗》《散文诗》《延河》《诗潮》《上海诗人》《诗歌月刊》《河南日报》《四川日报》《人民武警报》《少年文艺》《黄河文学》《奔流》《大河诗歌》《郑州日报》《河南诗人》《天津诗人》等报刊发表。《星星·散文诗》2025年第11期“城市一对一”栏刊发“安阳篇”,发表安阳散文诗人王亚方、王俊辉、魏作会、张利娟、王琪5人的散文诗。创作队伍不断扩大,今年学会收纳了多名散文诗新人。

本届诗会活动亮点突出,“实地研学”、“深度研讨”与“朗诵音乐会”三线并驾齐驱。研讨交流环节是本次诗会的思想盛宴,文友们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坚守文学初心”展开深度交流,形成三大关键观点:第一个观点是以“情感独一性”对抗AI的“算法共性”:文友们一致认为,文学的核心是人类对生活的真实感知与情感共鸣,要想写出有温度的文章必须身临其境,真情流露。AI可生成规整文本,但无法复刻创作者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与情感温度,这正是文学初心的“不可替代性”所在。第二个观点是 以“思想深度”锚定创作方向,拒绝AI的“表层复制”:大家提出,人工智能擅长整合现有信息,却难以具备独立思考与价值判断。坚守文学初心,需创作者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如殷都甲骨文、马氏庄园历史)的深层内涵,用文字传递独特的思想见解,而非停留在对表象的简单描述。第三个观点是 视AI为“工具辅助”,而非“创作主体”,“老虎来了也可能是好事”文友们主张,应理性看待AI的作用,可借助其进行资料整理、语言润色等基础工作,节省时间与精力;但创作的核心——主题立意、情感表达、视角选择,必须由创作者主导,始终保持对文学的敬畏与赤诚,每一寸光阴有眼泪也会有泥土。

研学环节,是本届诗会最富烟火气与人文温度的践行之宴。文友们携诗心赴远,沿既定路线依次探访。先是走进跃进渠,触摸水流奔涌的岁月脉搏,感悟水利工程背后的奋斗精神;脚踏红旗渡槽,见渠水依旧滋养一方百姓,便觉先辈筑渠时的坚韧与智慧,早已化作可触摸的精神坐标,让文字有了更厚重的底色;第二站游览马氏庄园,古建筑群中触摸历史脉络,指尖拂过雕梁画栋,耳畔似有往昔故事轻响,才知历史从不是书页上的铅字,而是能与当下对话的鲜活生命体;最后到访启明学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散文诗工作委员会主任《星星·散文诗》名誉主编周庆荣先生为启明学校的师生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散文诗课。课堂上,周庆荣先生以《用“理想、远方、温度、鲜活”去唤醒我们体内的光芒》为主题拆解散文诗的创作密码,结合经典篇目与生活场景,将抽象的文学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日常中的诗意。此次授课不仅让师生们深入了解散文诗的魅力,感受到了百名作家就在身边的喜悦和崇拜之情,更点燃了学生的文学热情,为校园注入浓厚的人文气息,也为学校的文化教育活动增添了宝贵的一笔。

朗诵音乐会环节,是本届诗会迸发灵感与热情的创作盛宴。现场,诗友们携原创散文诗登台,用真挚的语调传递文字背后的思考与情感,或细腻婉转,或豪迈激昂,将个人感悟化作动人的听觉体验,原创作品周庆荣《隧道》、王幅明《太行大峡谷》、徐慧根《跃进渠人物风采》、高旭旺《往昔时光》、赵克红《殷墟 甲骨上的青铜月光》、王亚方《写在曹操高陵》、刘玉海《雨中漳河湾》、任桐《殷都山谷里的秋》等结合着激情澎湃的歌曲《母亲》和唯美优雅的舞蹈《九儿》穿插其间,旋律与诗意交织,既为朗诵增添了韵律张力,也让整场活动的氛围持续升温,台下掌声与共鸣声不断,来自省内外散文诗作家、学者及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激情同唱《歌唱祖国》将此次诗会推向高潮,让文学之美在声与情的融合中深入人心。为表达感谢之情,王幅明和赵克文向殷都区文联赠送了书法作品。

本届活动是“河南省散文诗学会年会”正式更名为“中原散文诗会”后举办的首届盛会。该活动品牌自2010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四届,此次更名与升级,标志着这一平台将以更开阔的视野,赓续光荣传统,持续为繁荣散文诗创作、培养文学人才、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贡献积极力量。(图/王亚方 王双柱)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