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简称“高盟”)主办、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外研在线”)支持的“高校院系转型(区域国别学)指导与实践委员会”(简称“委员会”)启动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来自全国百所高校的领导及骨干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委员会成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高盟顾问委员会主席杨洁勉研究员,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高盟学术委员会主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罗林,高盟秘书长、中山大学陈杰教授,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才教授王战教授,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院长刘昌明教授,天津商业大学副校长余江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教授,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冯春与外研在线副总裁兼高等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蒋亦雷共同参与启动仪式。
会上,陈杰教授公布了首批专家委员名单及转型实践基地单位,协同创新的研究梯队正式形成,广泛凝聚的学术智慧将为委员会未来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为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一、谋划新篇
罗林教授在致辞中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各院系面临的专业冲击、发展机遇与转型挑战,强调区域国别学为文科转型开辟了广阔空间,高校院系转型应秉持“有组织、有方向、有尊严”的原则,系统推进“心转、软转、硬转”的三位一体路径。他希望委员会从学术研究、实践探索等层面积极担当使命,为区域国别学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杨洁勉研究员为委员会送上寄语,他强调,高校院系转型要在立足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超越本位,兼顾前瞻趋势与现实结合,重视技术手段创新,通过加强交流拓展转型思路。他希望委员会能在理论构建、资源整合与跨界协作中发挥引领作用,为推动中国区域国别学走向深入、增强国际影响力提供支撑。
陈杰教授在致辞中从历史发展、时代变革、政策要求及学科特色四个维度,深刻论证了高校院系转型是重要选项,区域国别学是重要方向。他强调,未来委员会将着力构建学术支持体系,外研在线与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提供先进的软硬件技术与平台支撑,形成强大合力,为高校学科长远发展与创新突破提供坚实助力。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曾婷副教授以“区域国别系的问道与践行”为题,分享了该校在高盟指导下进行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实践经验。她重点介绍了创建“中外工业文明交流互鉴”微专业、开设英语本科专业区域国别试点班及带动多语种教师成功转型等案例,为各高校在院系转型中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探索特色发展路径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模式与解决方案。
二、现场交流
在现场交流中,参会教师与专家们针对外语学科转型迫切性与机遇、转型院系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举措、多语种学科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路径及就业导向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观点碰撞不仅产生了诸多创新观点,为院校转型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案例参考,更为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
聚院校之力,铸协同之基,本次会议通过凝聚院校力量,深化在学术研究、资源互通与国际合作领域的探索,初步构建了开放多元的区域国别研究交流生态雏形。未来,委员会将充分发挥指导与协调作用,外研在线将依托“区域国别研究与人才培养AI平台”百家讲堂持续赋能,砥砺深耕,履践致远,与全国院校同仁携手并肩,打造立足中国、辐射世界的区域国别学研究新高地,为学科发展与国家战略服务谱写新篇章。(图片由北京外研在线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