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羽绒服迎来销售旺季。有消费者反映,市场上“300元以下难购真羽绒服”,并感叹羽绒服一年比一年贵。
根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对全国主要羽绒产区多家优质羽绒原料企业报价统计分析,以羽绒服国家标准90%绒子含量估算,近两年普通白鸭绒价格每千克约420元至550元、普通白鹅绒每千克约840元至1200元。这只是普通合格羽绒的价格,如果填充的羽绒品质更高,如高蓬松度的羽绒,价格会更高。
总体来看,今年羽绒制品价格整体仍在高位运行。业内人士认为,价格上涨既有原材料、人力成本和工艺升级等现实因素,也叠加品牌高端化的长期趋势。但“300元以下买不到真羽绒”,并不完全准确。
2021年实施的新国标明确规定,绒子含量50%以上方可称“羽绒服”。目前,市场主流产品的绒子含量分70%、85%、90%、95%等多个档次;填充量越大、绒子比例越高,保暖性越好,成本也随之增加。因此,购买羽绒服不能单看价格,消费者应当关注洗标上的两项指标——绒子含量和充绒量。据了解,轻薄羽绒服充绒量约50克至80克,普通羽绒服约100克至200克,厚款或者中长款充绒量在250克以上。若宣称“90绒200克充绒”却售价过低,确实存在风险;但轻薄类产品本身羽绒量少,价格低并不代表造假。
业内人士提醒,“300元以下不一定是假,3000元以上也不一定最好。” 消费者选购时应结合自身需求理性判断,轻薄款穿着舒适就行,没必要一味追求厚重或高价。对于消费者而言,真正值得关注的不单是价格的高低,更是产品本身的品质与适配度——一件保暖、舒适、合身的衣服,才是冬天最实在的温度。
资料来源:新华社、大众新闻
视频:王文倩
审核:王辉、吴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