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原线铁路:慢火车载山乡,琢细节酿幸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30 16:5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30 16: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京原线铁路慢火车6437/8次列车驶过拒马河畔,车厢里载着上学的孩子、赶集的村民,也装着蔡家庄村的“鲜山货”——这条穿梭太行山脉半个多世纪的铁路,既缩短了城乡距离,更是国铁北京局集团公司对沿线村庄“定点帮扶”的“民生纽带”,让铁轨轰鸣与乡村脉动同频共振。

慢火车串起“微出行”,让日常不再难行。曾经的蔡家庄村,土路泥泞不堪,“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是常态。国铁北京局不仅帮村里硬化了主干路和入户路,还援建了跨河漫水桥,打通了与邻村的联系;80余盏太阳能路灯亮起,让村民夜间出行不再摸黑。而京原线的慢火车,更成了“移动便民站”:车厢里的便民箱、小药箱随时可用,学生们求学路更加方便;村民赶集卖货、看病办事,凭着便捷的铁路出行,再也不用为“路远”犯愁。从“走得了”到“走得顺”,铁轨上的每一趟往返,都在解决山乡最实际的出行难题。

帮扶落地“微产业”,让日子有奔头。国铁北京局的帮扶从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到每个产业细节里。在羊肚菌大棚里,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一起耕种、吸收经验,让集体收入多了6000余元;村里板栗种植通过精心养护、专家指导,让600余棵板栗树苗成活率达80%,盛果期年产板栗将达1万斤。更贴心的是,村里还建起了助农直播间,村民变身“新农人”,对着镜头推销家养大白鹅等农产品,展现山货特色。从大棚里的营养包到加工厂的脱皮机,从田间管护到线上售卖,帮扶的细节渗透在产业链的每一环。

双向滋养“微联结”,让情感更深厚。铁路与乡村的羁绊,藏在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事里。村里青年通过国铁北京局就业帮扶,坐着曾经往返求学的京原线,成了服务乡亲的铁路人;而援建在奇峰塔村的桶装水厂即将投产,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还能解决5到10人就业。这些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深入生活的切实改善,使铁路与乡村的联系越扎越深。

京原线的铁轨上,有的是慢火车的稳稳停靠、帮扶项目的细细落地、邻里乡亲的暖暖互动。这些藏在日常里的细节,正是铁路赋能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它让山乡的路更顺、日子更甜,也让老铁路在与乡村的共生中,焕发着持久的生命力。(文/党雨菡)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