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80注采站的“蜕变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30 14:4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30 14: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大80注采站,是一座规模不大的班站。位于滨州市沾化区最北侧,濒临渤海湾,四周是无边的虾池与成排的风力发电机。班站4名员工,管辖着方圆数十公里内的9口生产井和26口长停井,日均产油12吨,是胜利油田鲁胜公司鲁平采油管理区最偏远的班站。

偏远,并不意味着将就。改善偏远站点的硬件条件,不让任何一个前线班站在生活保障上落后,是鲁胜公司党委的承诺。

“以前住的板房,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窖,三人挤一间,睡觉都难。”大80注采班站员工赵国强对过去的艰苦条件记忆犹新。最令他难受的是洗澡问题,夏天只能用水管简单擦洗,冬天则在每周休班时回家洗澡;通讯更是靠“碰运气”,信号时断时续是常事。

鲁胜公司的改造工程,首先就瞄准了偏远班站的硬件难题。一栋坚固的混凝土结构砖房,彻底取代了老旧的活动板房。如今,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每人一间的独立宿舍,宽敞明亮。

“现在下班回来,往自己小屋里一待,看看书、跟家人视频,心里甭提多踏实了。”看着药品丰富的健康角、设施齐全的厨房和干净整洁的浴室,赵国强感触最深的就是“幸福”“满足”。

人少,责任却重。面对分散的井场,特殊的环境,大80注采站站长王伟坦言,安全环保是最大的压力。为此,鲁胜公司大力推行智能化建设,为这个偏远小站装上了“智慧大脑”。电子液位计替代爬罐查数据、球机摄像头监控用电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井场关键区域的24小时无缝巡检,数据自动采集与远传系统让油井参数实时直达管理区中枢。

“我们新装的电动调节阀,也快调试完成了。”王伟介绍,届时他们将实现原油拉运的“遥控操作”。这些将员工从高风险、高强度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智能化改造,是鲁胜公司给予他们最硬核、最温暖的安全守护。

规范的“三标”建设,让班站面貌焕然一新。曾经工具、物料需要“凭记忆”寻找,如今所有物品都整齐划一、一目了然。标准化井场赏心悦目,安全标识更是醒目规范。

环境变了,员工心态也更好了。老员工郭荣福说:“从‘凑活住’到‘住得好’,公司记着我们,再苦也值!”如今的大80注采班站,不仅实现安全生产与生活质量“双提升”,更成了公司基层建设中一道温暖的风景线。(图片由陈军光、朱克民、王仁辉、王海燕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