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上海健康科普大平台“上海健康播报”举行发布会,聚焦“健康老龄,活力晚晴”。邀请老年医学专家介绍如何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通过培养良好的日常习惯,坚持健康的行为方式,保持活力心态,拥抱高品质健康生活。

华东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洪维表示,从老年医学的角度,活力老人通常是指生活能自理、重要脏器功能基本正常、慢病控制达标、营养状况好、认知功能清晰、心态良好、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的长者。
“一句话总结,活力老人就是:大病没有,小病稳定,生活自理,健康习惯,心态年轻,融入社会。”洪维说。
她也从吃得好、睡得香、动得勤、想得开这几个方面来介绍了老年人要做好主动的健康管理。老年人可以进行一定的有氧运动,最简单的就是快走,每天7000步左右;也要保持一定的抗阻运动,训练肌肉,如靠墙俯卧撑、八段锦。运动要持之以恒,每天至少30分钟,循序而进、量力而行。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老年人很重要,多参加团体活动,比如唱歌、跳广场舞、旅游、读书会等,建立自己的老年社交圈;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参加老年大学、社区健康讲座等。”洪维表示。
华东医院院长保志军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老年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他表示,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与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收集老年人的多维度生理与行为数据,将这些数据定期反馈给老年人,比如提醒“今日步行量未达标”、“睡眠碎片化较严重”,便可让他们清晰掌握自身健康状况,调整生活方式,从被动等待就医转向主动预防管理。
他表示,华东医院也正在开展实践探索,试点布局适配未来居家场景的数据采集设备,同时联动企业整合各方技术优势,共同打磨更贴合老年人需求的健康管理方案。
他介绍说,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未来健康管理将突破医院场景的限制,实现居家化检测。老年人无需频繁往返医院,在家中就能完成基础健康检测,数据实时同步至智能系统。系统会结合人工智能分析,对健康风险进行分级。若只是轻微指标异常,会推送运动处方或膳食建议;若发现潜在高危风险,便会对接社区医疗资源或提醒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
“当医院作为核心枢纽,串联起居家、社区的健康数据网络,就能形成‘早期筛查-精准干预-风险预警’的闭环,让老年人的健康得到更全面保障,也能有效降低急危重症发生率,减轻医疗系统压力。”保志军说。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记者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