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银联动,果断出击!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火眼金睛”守护市民“钱袋子”安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9 17:2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29 17: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客户账户出现异常跨境转账情况,疑似遭遇了电信诈骗!”近日,兴业银行成都都江堰支行个人客户朱某通过手机银行向境外汇款10.9万元港币,支行工作人员谢文通过与本人核实大额转账原因、跨境交易背景及相关对手关系,发现朱某疑似遭遇跨境电信诈骗,果断中止转账并及时劝阻客户,在最后关头精准拦截了这场“小额返利杀猪盘”的跨境电诈骗局。

在支行工作人员核实后发现,原来朱某因在互联网上轻信由诈骗分子伪装而成的“成功学大师”蛊惑,以退费返利的“跨境投资项目”为由诱导其转账。在前期,犯罪分子先通过小额返利获取朱某信任,随后以账务平账为由要求朱某汇款10.9万元港币,并承诺返还13万元。朱某信以为真,甚至表示若成功返还,愿意再汇出50万元进行“投资”。支行工作人员及时帮助客户识破骗局、回归理性,向朱某解释了常见的“投资返利杀猪盘”诈骗手法,指出高息回报和陌生账户跨境汇款均为典型诈骗手段,且其他“毕业学员”或“合伙人”均为犯罪分子伪装的“托”。在工作人员的介绍宣导下,朱某快速意识到遭遇诈骗,并请求银行协助追回款项。

最终,朱某汇往境外的10.9万元港币被成功追回,工作人员的及时发现与拦截阻止了该客户进行第二笔50万元人民币汇款的再度损失。“感谢兴业银行帮我扎牢财产安全闸门,差点因为我的疏忽大意而犯了错!”朱某随后向都江堰支行厅堂工作人员送上锦旗并感谢道。网络洗钱诈骗陷阱花样百出,不法分子为了达到骗钱目的往往巧立各类“故事”引诱他人转账汇款,社会公众需高度警惕,杜绝高息返利和陌生人汇款等行为,不听、不信、不上当。

近年来,成都市各区相关部门、公安局与银行业同心携手,不断健全政警银协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131”机制工作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加强电信网络诈骗拦截防控的精度与力度,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在武侯区,近日,兴业银行成都磨子桥支行工作人员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依托本行风险预警系统,与武侯分局南站地区派出所通力协作,成功劝阻受骗客户刘某扫码转账4980元,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该涉诈案件的快速拦截。

原来,该行客户刘某当天在某社交平台上收到自己在外留学朋友的私信,“我的国内银行卡被冻结,现急需买机票回国,你扫这个二维码先转给我,我晚上还你”。刘某未察觉该账号系诈骗分子伪造,正打算通过手机扫码进行转账付款,在扫码跳转至网银页面后便接到了武侯区反诈中心电话提示,该交易触发涉诈预警并转由开户行磨子桥支行工作人员作进一步核实。

经核实,该客户确认朋友社交账号被盗号且发生异地登录,诈骗人员冒充其朋友向他借款4980元用于国外机场购买机票,并提供二维码要求迅速转账。“还好接到了派出所和兴业银行的电话,让我反复核实,差点陷入了犯罪分子的圈套!”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形式伴随通讯技术发展愈发呈现分布式、隐匿化等特点,手段多样、复杂程度较高,社会公众应谨慎对待陌生来电和消息通知,切勿下载未经授权的三方APP,保障个人信息安全,“警-银-民”共同携手扎好反诈高压识别网。

下一步,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将持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反诈工作理念与宗旨,警银携手守护群众钱袋子安全。此外,成都分行将不断丰富反诈防骗宣传形式,将反诈新思路、新方式、新技术在网点、社区、学校等场景宣传中推深推实、入脑入心。通过紧密银行和群众的金融安全纽带,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将进一步强化社会各界防范电诈意识,努力构筑起强大的金融安全“防火墙”,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图片由兴业银行成都分行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