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情暖大学校园,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有点暖!—浙财东方财税学院重阳敬老活动构建育人新格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9 17:2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29 17: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秋阳杲杲,金桂飘香。重阳佳节当天,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校园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老学生”——来自海宁市潮能康养服务有限公司的的爷爷奶奶们。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参观,而是一堂精心设计的“行走的思政课”。财税学院党总支将敬老传统与“大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让青年学子在与长者的互动中,上了一堂关于传承、责任与家国情怀的生动实践课。

从“初识”到“共建”:一堂跨越代际的思政课这样开启

活动在东方学院宣传片《向上》中温馨开场。现代化的校园景象与青春洋溢的面孔,让老人们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葱岁月,也深切感受到了国家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真好!现在的孩子们能在这么好的大学里读书,我们国家未来可期!”一位爷爷的由衷赞叹,赢得了满堂掌声。

这不仅仅是一次观看,更是一次时代的对话。随后,财税学院副院长、教工党支部书记在温情寄语中,点明了活动的深意:“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尊老敬老从一句口号,变为青年学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准则。这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立德树人’思政教育的核心一环。”

为将这份关怀常态化、机制化,活动现场举行了庄重的携手共建签约仪式。财税学院教工党支部与海宁市盐官镇养老机构联合支部正式结为共建单位,未来将在党建联动、志愿服务、专业实践教学等领域深度合作,为“大思政”教育开辟更坚实的社会实践基地。

文艺与乡音:文化自信在欢声笑语中扎根

理论的说教不如亲身的体验。活动的文艺环节,成了传递文化自信与温情的桥梁。

志愿者叶同学的舞蹈 《舞韵翩跹》 ,衣袂飘飘,一颦一笑尽显东方韵致;全体志愿者带来的 《诗诵重阳》 ,则用铿锵音韵,诵出了对长辈的敬意与家国情怀。

最接地气的环节莫过于 “乡音传情” 。在戴柏铭爷爷的风趣讲解下,学生们饶有兴致地向爷爷奶奶们学起了地道方言。一句句质朴的乡音,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成了连接游子与故土、青年与历史的纽带,让“最美潮城”的文化根脉在欢声笑语中深植于心。

漫步与共餐:实践育人于细微处见真情

理论入脑,实践润心。活动的后半程,“漫步秋韵” 校园行成了一场活力的交流。师生志愿者们搀扶着老人,漫步于秋色浸染的校园。在景行湖畔,青年倾听长者的奋斗故事,长者感受青春的校园活力,两代人的生命轨迹在此时交汇,奋斗精神的传承在此刻完成。

活动的尾声定格在食堂里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 上。师生与老人们围坐一堂,共品长寿面,同话重阳情。碗中升腾的不仅是热气,更是浓浓的敬老情谊。“这碗面,吃下去的是温暖,感受到的是责任。”一位教师志愿者动情地说,“它让我们真正懂得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深刻内涵。”

本次重阳节活动,是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财税学院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一次成功探索。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将思政教育融入文化展演、社会实践和代际互动中,实现了 “敬老传统与思政教育”、“校园文化与社会服务”、“党建创新与育人实践” 的三重融合。(图片由张渊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