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大学驻澳门研究所“里程碑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9 17:1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29 17: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值此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与联合国大学成立50周年之际,联合国大学驻澳门研究所于10月23日至25日在澳门成功举办“里程碑系列活动”。三大活动“全球青年AI未来创新赛”、“人工智能大会”及“人工智能教育日”推动构建以人为本、普惠共享的数字未来。活动亮点包括:

全球愿景:以实际行动落实《未来契约》和《全球数字契约》倡议,推动人工智能向善。

高层引领:多位联合国高级官员参与,包括联合国大学校长及副秘书长奇利齐·马瓦拉教授、联合国秘书长数字和新兴技术特使及副秘书长阿曼迪普·辛格·吉尔、青年事务助理秘书长费利佩·保利埃等。

国际盛会:来自30多个国家的逾500名学界商界政府国际组织代表齐聚澳门,涵盖150多位讲者、30场专题讨论及131份青年创新提案,77%来自世界南方。

多方协作:联合国大学全球人工智能网络首次线下会议召开,124个成员机构确立三大合作方向:AI教育与培训,研究与AI青年创新。研究所亦为九个葡语国家官员举办AI与数字经济培训,支持全球南方数字转型。

青年力量:五支青年队伍在“全球青年AI未来创新赛”中获奖,近300名澳门及大湾区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展现青年创新力与国际视野。

澳門特色:活动凸显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全球南北合作的独特地位,体现桥梁作用,推动本地创新与国际接轨。

马瓦拉教授指出:“三天的活动构建了一个开放平台,促进全球理念交流与青年知识传承,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助力应对气候、教育、治理等领域的共同挑战。”

研究所所长黄京波博士表示:“这不仅是一场会议,而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平台。这一平台推动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与创新,让青年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全球愿景:以行动回应数字时代的联合国使命

人工智能大会以“惠及全人类的人工智能:构建公平的数字未来”为主题,围绕三大支柱——缩小数字鸿沟、推动能力建设、促进跨学科协作与创新开展深入讨论。大会期间,联合国大学与施普林格联合发布《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系列丛书,目前已有22本书提案,大会入选论文亦将收录其中。

高层引领:汇聚全球智慧,推动战略协同

马瓦拉教授作了“联合国大学校长人工智能系列讲座II”主旨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反映的并非事实,而是准确率,人工智能的应用必须服务于人类共同利益。

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发表主题演讲,包括《时代》杂志“2025全球AI百人”之一的南非维瓦特斯兰大学Benjamin Rosman教授丶英伟达Simon See教授,以及瑞典于默奥大学及联合国秘书长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成员Virginia Dignum教授,分享全球前沿洞见。

来自新加坡的讲者说道:“(活动)提醒我们,全球人工智能的讨论不仅关乎生产力与技术创新,更关乎尊严、公平,以及确保科技进步不让任何人掉队。”

多边协作:携手全球南方数字转型

“全球青年AI未来创新赛”展现青年在应对气候变化、农业保护、公共健康等议题上的创新思维。最终获奖的四支国际队伍——蒙古、摩洛哥、新加坡、法国——或来自全球南方,或聚焦南方需求,彰显青年创新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澳门大学附属应用学校凭“智慧农业”方案荣获“澳门特别奖”。

来自蒙古的获奖队伍代表说道:“我带来的那件毛衣甚至还带着羊的气味,因为我根本来不及清洗。第二天,我就站在全球舞台上。我感到无比感激——感激有机会走到这里,拥有这样的平台。”

亚洲首个联合国大学中心——“联合国大学-岭南大学人道创新及科技中心”亦于活动期间揭牌,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改善全球南方民众生活。

澳门特色:打造桥梁角色,联通全球

科技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余雨生博士代表特区政府出席并致辞。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作为人工智能教育日支持单位,代副局长许嘉路亦出席相关活动并颁奖。

近300名澳门及大湾区大中小学生参与。青年学生普遍认为此次活动是开拓国际视野。澳门城市大学学生陈哲翔表示,会议对AI伦理治理及全球南方社区的关注,让他深刻思考如何将伦理考量融入AI开发。

“澳门专场”论坛展示本地创新成果,由澳门电脑学会会长陈允熙主持,他表示:“联合国大学在澳门的研究所具备国际化、专业性与平台性的三重优势。本次活动回应技术发展中的伦理挑战与信任建设需求,推动多边合作与共识形成。”

联合国大学驻澳门研究所

联合国大学驻澳门研究所成立于1992年,是联合国大学全球十四个研究所之一,亦是澳门唯一的联合国直属机构。研究所专注于“数字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交叉领域,近年来聚焦人工智能的研究与教育培训。研究所高度重视青年赋能,通过实习、培训及教育项目,培养具备数码素养与国际胜任力的新一代人才。(图片由联合国大学驻澳门研究所 戴骞授权发布)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