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的竹山烟区,金黄的烟叶承载着农户的期盼,从田间送往收购点。与以往排长队、争等级的热闹场景不同,如今的烟叶收购点秩序井然,烟农们只需轻点手机确认信息,便能坐等款项到账,其中的变化正是“新质生产力+”的因子在悄然涌动。
无人机掠过起伏的绿浪,精准播撒着有机肥;烤房里,温湿度的智能调控与数字系统无缝衔接,每片烟叶的烘烤轨迹直观展现;收购仓库里,烟技员们正各司其职把控着烟叶收购的每个环节,系统预约即能让烟农高效率完成烟叶交售。在基层的这条产业链上,书写着传统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跃迁的生动答卷。
 
 
 图为无人机喷洒作业。
智能烘烤:数字“掌灯”照靓“聚宝盆”
“种是金,管是银,烘烤才是聚宝盆”,烟叶烘烤向来是决定品质的关键环节。以往,烟农们需昼夜值守烤房,凭肉眼观色、手感判断调节火候,不仅耗费人力,更因经验差异导致品质不稳,稍有疏忽便可能“一炕烟叶尽毁”。如今,这场烤房里的“数字革命”,正让传统烘烤从“凭感觉”的手艺变为“靠数据”的科学。
竹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为烤房量身打造了“感知—决策—执行”智能闭环系统:遍布烤房的传感器如同“神经末梢”,24小时不间断捕捉温湿度等关键数据,烟农只需用手机扫描设备二维码绑定烤房,根据烟叶品种和部位选择方案,系统便会自动生成定制化烘烤曲线,全程无需守在炉边。
“以前夜里两小时就得起来查一次炉,现在躺家里看手机就够了,数据跑偏还会自动报警。”擂鼓镇烟农蔡化振指着手机里的温湿度波动图说道。去年烘烤季的一场暴雨中,某烤房湿度骤升至76%,系统立即触发预警,烟农远程启动应急排湿系统,10分钟便让数据回归正常,成功避免了烟叶出现花斑损失。这种“指尖上的烘烤”,不仅解放了人力,更实现了精准控温——通过大数据比对优化,在定色期将47℃稳温时间延长2-3小时,有效促进烟叶“上油”,让上等烟比例提升15%。
 
 
 图为智能烘烤生物质燃烧机仪表盘。
每炕烟叶的烘烤数据都会自动存档形成“数字档案”,涵盖各阶段温湿度、时长等关键参数。烟技员通过云端平台可同时“照看”数十座烤房,无需再像过去那样骑摩托车奔波巡查,只需针对预警信息精准指导。如今,竹山烟区烘烤损失率已从8%降至3.5%以下,每炉还能节省燃料费近500元,曾经依赖“师徒传承”的烘烤秘诀,正通过数据转化为可复制的标准化体系。
智能收购:流水线中的“无感交接”体验
竹山县各个烟叶收购磅组配载了RFID数字化智慧收购流水线,将初检、定级复核、过磅、结算等环节无缝衔接,如同现代化工厂的生产作业般高效精准。
 
 
 图为烟站利用数字化收购系统进行收购。
在初检区,工作人员通过RFID读写器扫描烟筐标签,烟农信息、前置分级数据便自动同步至收购系统,无需人工重复录入。烟叶随后被送至定级复核区,主检员对烟叶等级进行二次核验,结果与前置分级数据比对一致后被推送下一环;若存在偏差,由人工复核确认并更新数据,确保等级精准无误。
过磅环节已实现“无人干预”,当满载烟叶的推车进入称重区,智能秤自动读取重量数据,与RFID标签信息自动关联匹配,实时上传至云端系统并生成不可篡改的电子凭证。“以前过磅要人工记数据、开单据,难免出错,现在全程自动化,既省人力又保准确。”烟站工作人员介绍,数字化过磅让收购预警率下降了80%。
结算环节的数字化升级更让烟农直呼便捷。定级过磅完成后,“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自动核算金额,通过“湖北金叶”微信小程序将结果推送至烟农手机端,烟农线上确认后,系统立即启动付款流程。“烟叶刚入库十几分钟,银行卡就收到到账短信了,以前得等三四天呢!”刚完成交售的烟农看着手机短信难掩激动。此外,烟农还能通过小程序随时查询收购政策、价格标准等信息,实现“阳光收购”全程可视。
成包出入库:仓储环节的“数据闭环”管理
完成收购的烟叶进入仓储环节,数字化管理贯穿成包、入库、存储、出库全过程,确保每一包烟叶都可追溯、可管控。
在成包区,根据等级信息对烟叶进行暂存,完成装箱、预压等操作后,再传送至压缩打包区进行压缩、装袋、自动捆扎。打包完成瞬间,赋码设备为烟包生成唯一二维码,与前期的RFID标签信息关联,实现“一包一码”管理,标签内包含烟叶从种植、分级到收购的全链条数据,形成完整的质量溯源体系。仓储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库存数据,自动更新烟包存储位置、数量等信息,管理人员通过电脑即可实现“掌上盘库”。
 
 
 图为出库核验烟包信息。
当烟叶需要出库调运时,手持读写器再次核验烟包信息,确保“账物相符、等级无误”,同时更新溯源系统数据,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全程可视化监管。
从分级前置的“数字初筛”到收购环节的“无感交接”,再到仓储环节的“数据管控”,竹山县以数字化技术重构了烟叶收购流程。这套体系不仅让收购效率提升3倍以上,更构建起公平透明的收购生态,既保障了烟农利益,又为工业企业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料。如今,在竹山烟区,金黄的烟叶与流动的数据交织成一幅“金叶飘香、数智赋能”的乡村振兴画卷,为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生动样本。(图片由翟雨霏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