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临湘:明星村农产店里的“乡村振兴”答卷

湖南临湘:明星村农产店里的“乡村振兴”答卷

来源:鲁网 2025-10-28 11: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湖南临湘羊楼司镇明星村,龙源水库的碧水绕着山脚流淌,岸边那栋米黄色两层小楼里,藏着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这间由村集体与个体经营结合打造的零售终端,正以“烟草+农产品+数字服务”的复合姿态,书写着山村小店的突围之路。

(图为小店助力乡村电商与便民服务发展)

闲置空屋变身乡村便民小店

那栋小楼,曾是村里无人问津的闲置空屋,墙角堆着废弃的农具和枯枝,透着几分萧索。2022年,村集体看着这片闲置资源可惜,筹资将其修缮改造,挂上“明星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的牌子。本想为山里的黄精茶、土鸡蛋等土货搭起外销桥梁,却因缺乏运营思路,货架上的商品随意摆放,既没有吸引顾客的亮点,也没有贴合村民的实际需求。业后始终门可罗雀,货架上的土货蒙着薄尘,很少有人问津,没能真正走进村民生活。

转机出现在2023年。店主潘厉接过经营棒后,在临湘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指导下,将店铺升级为“湘村636”卷烟零售加盟终端。玻璃柜台里码放着规整的卷烟,货架上陈列着黄精茶、野生果粉、土鸡蛋等包装精美的农产品,墙上还挂着“乡村振兴服务点”的红色标牌。“以前守着店没啥生意,现在加入了‘湘村636’,带来了不少客源。”潘姐笑着说。经营卷烟带来了客流,让农产品有了“露脸”的机会,土鸡蛋、野生果粉成了客户必带的伴手礼。

于是小店升级规划空间,一侧辟为“特色农产品销售区”,把黄精茶用透明密封罐装好,野生果粉分装入印有山水图案的纸袋,土鸡蛋按大小整齐码进铺着碎纸屑的竹篮,每样商品都贴上年份、产地的小标签。另一侧特意增设便民服务角,添置了缴费终端机、快递货架和农资展示架,接入农资代购、快递代收代寄、水电燃气缴费、话费充值等多项功能,甚至准备了老花镜、针线包和免费饮水。

如今小店成了“全能服务站”,每天清晨刚开门就有人来取快递、买农资,午后常有村民来寄卖山货。傍晚时分,长条椅上坐满了聊天的乡亲,欢声笑语顺着门缝飘到村口,这里渐渐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深山农货走出山门闯市场

刚接手时,小店的农产品销路一直是潘厉最头疼的难题。她站在货架前,看着龙源水库周边的好物产——雨后冒头的鲜笋脆嫩多汁,山间晾晒的菌干香气浓郁,农户散养的土鸡蛋蛋清浓稠,还有自家酿的酱菜、手工制作的葛粉。明明是城里人稀罕的“生态宝贝”,却因“藏在深山无人知”,只能摆在店里等着顾客上门,外销订单几乎为零。直到一个周末,几位来龙源水库观光的武汉游客,围着货架反复翻看。他们感叹道:“这么好的山货,纯天然没污染,要是能多带点,或者能直接寄回家就好了!”这句话点醒了潘厉,让她萌生了“主动闯市场”的想法。

(图为便民小店的乡村振兴直播间)

潘厉开始琢磨“包装+宣传”的法子:她特意定制了环保真空包装袋,把散装的笋干、菌子分装成300克的精致小袋,印上“明星村龙源水库特产”的字样,背面还附上简单的烹饪方法。在店中央设“集体经济产品展示台”,铺上干净的蓝印花布,把新鲜的黄金茶用盖碗冲泡着,酿好的酱菜装在玻璃罐里,让顾客直观看到山货的品质和成色。

为了拓宽销路,她又跟着镇上电商培训课的老师学直播,从一开始对着镜头紧张得说不出话,到后来能熟练介绍每种山货的吃法、产地优势。她在店里隔出小角落,在背景墙贴上明星村的田园风光画——春天的茶园、夏天的水库、秋天的稻田,每周定时对着镜头展示采笋、制茶、晾晒菌干的过程,偶尔还邀请村民出镜,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分享种植故事。

“有次直播采笋,镜头里的鲜笋还带着露水,直播间一下子涌进几百人,当天就卖了50多斤。”潘厉笑着说,现在不光周边游客慕名来买,长沙、武汉、深圳的顾客也在直播间下单,土鸡蛋裹上泡沫格,装进印着水库风光的快递盒,通过合作的快递公司,隔天就能送到顾客家,收到的人都夸“新鲜又正宗”。

小小店铺凝聚乡村增收力量

如今的小店,早已不是潘厉一个人的“生意场”,而成了全村人增收致富的“纽带”。每到收获季节,天刚蒙蒙亮,村里的留守老人就背着竹篓,踩着露水把刚采的野生菌、晒好的干菜送到店里寄卖。种黄金茶的农户,把新炒制的茶叶细心装好,托付给潘厉统一包装、定价销售。就连村里的年轻人,也学着潘厉的样子,采摘自家果园的橘子、板栗送到店里,希望通过直播间销往外地。

店门口的长条椅,更是成了村里的“信息交流站”和“议事角”。谁家的黄精该采收了、哪片山林的菌子长得旺、直播间又接到多少订单、哪种山货卖得最好,村民们凑在这儿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遇到种植难题,大家还会在这儿交流经验。潘厉也常把顾客的反馈分享给村民,“城里顾客喜欢嫩一点的笋,下次采的时候可以挑小些的。”“有人想要礼盒装的茶叶,咱们可以多准备点。”

明星村党支部书记每次路过小店,都忍不住驻足微笑。“以前村里的物产要么烂在地里,要么被压价收走,村民们种东西、采山货的积极性不高。现在有了这间店,山货成了‘香饽饽’,村民们干事的劲头都比以前足多了,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想着回来发展特色种植。”

龙源水库的风吹过米黄色小楼,带着山水的清润气息,店里的货架总被新鲜山货填得满满当当,直播间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映着潘厉忙碌的身影。

在乡村振兴的大图景里,这间小店或许算不上起眼,没有轰轰烈烈的项目,却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一村人的勤劳与希望,系在“卖好每一份山货、过好每一个日子”的朴素愿望里。它不仅让闲置资源“活”了起来,让深山农货“走”了出去,更让村民的心“聚”了起来,让乡村的烟火气越来越浓,这便是藏在乡村深处最动人、最坚实的生长力量。

岳阳临湘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路健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