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皇藏峪里好“丰”景,文旅融合促振兴

安徽宿州:皇藏峪里好“丰”景,文旅融合促振兴

来源:鲁网 2025-10-25 14: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秋意渐浓,位于安徽宿州的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金辉为千年古树镀上暖意,青石板路上传来游客轻快的脚步声,林间小店在暮色中点亮温暖的灯火。

这里,汉高祖刘邦避难的传说仍在山谷间回响,而数字化工具已为这座古山林注入现代活力;这里,既有“层林尽染”的自然壮美,更有农家特产的质朴香气。一场由安徽省萧县烟草专卖局推动的乡村小店振兴实践,正为这片古山林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萧县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

“以前经营全凭经验,旺季时常手忙脚乱。”回忆起过去,景区旁超市的王老板感慨良多。这曾是皇藏峪周边小店的普遍困境,库存不清、盈利不明、客源不稳,让优质的山区特产与游客需求擦肩而过。

转机来自于萧县烟草专卖局推进的“智慧终端”建设。一套量身定制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让小店经营焕然一新。

“现在打开手机,哪些商品热销、该补什么货,一目了然。”王老板展示着手机上的“徽映”店铺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实现了扫码销售自动更新库存、数据分析标注热销商品、智能提醒规避断货风险,让小店经营有了“智慧大脑”。

图为客户经理现场指导“智慧终端”建设

数字化赋能不仅改变了店铺面貌,更延伸了服务半径。整合多元支付渠道,满足游客“轻装出行”需求。客户经理每月上门指导,从系统操作到商品陈列全程帮扶,旅游旺季更是化身“临时店长”,协助引导客流、解答咨询。配合每周线上回访、每季经验交流的长效机制,数字化工具真正在古山林中扎下了根。

“现在备货再也不用靠猜了。”王老板高兴地说,“上周系统提示烧鸡库存不足,我们及时补货,刚好赶上周末的返程高峰,一点没耽误生意。”

图为景区周边“本地特产专区”

在景区周边的智慧小店中,“本地特产专区”总是充满惊喜。印着千年银杏秋景的蘑菇酱礼盒,将山间风味与如画景致一同封存;萧县葡萄礼盒里,每颗果实都饱含阳光的甜度;还有标注河头村标识的本土艾香,既满足秋日养生需求,又承载着浓浓的乡土温情。这些经过“品质认证+文化包装”的农特产品,成功实现了从“土特产”到“文旅伴手礼”的华丽转身。

“我们要让游客不仅游得尽兴,还能把皇藏峪的记忆带回家。”客户经理向本地特产店铺提出了推介建议。通过帮助小店挖掘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如今店主们不仅能推荐最佳游览路线,讲述“皇藏洞”“马扒泉”的传说,还能详解每件伴手礼的产地故事,让购物成为感知地域文化的窗口。

“现在不仅生意更好了,更重要的是感觉自己成了推广家乡的一分子。”一位小店主的心里话,道出了文旅融合带来的深层改变。这种模式既提升了游客的体验质量,又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文旅生态。

皇藏峪景区的探索,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据零售店主反馈,今年秋季,带有景区元素的农特礼盒销量同比提升显著。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数字化工具对供需壁垒的成功突破,更是文旅资源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成果。

暮色渐浓,皇藏峪重归静谧,而山脚下的小店依然灯火通明。数字赋能让传统经营焕发新生,文化加持让旅游消费更具深度。当千年传说遇上智慧科技,当山间秋色融入农特产品,不仅让游客“游得尽兴、购得舒心”,更让皇藏峪的秋日记忆,随着一份份精心准备的伴手礼,走向四方,久久流传。(张洪宽 汪昕 李国庆 )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