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铁路部门进行了第三次服务扩容,40座车站、54趟高铁列车开启了宠物托运服务,这一举措不只是打破了“宠物难以登上高铁”的传统限制,更通过充满细节的创新办法,让“毛孩子”能够成为旅途中的同行伙伴,看似小众范围的服务升级,实则是铁路部门从“管理思维”朝着“用户导向”的跨越,也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让冰冷的钢轨上流淌着民生的温暖,让出行都蕴含着“爱与陪伴”的美好感受。
从“禁止携带”到“精准适配”,回应千万家庭刚需。当养宠家庭数量突破一亿户的,“携宠”出行不再是少数人的需求,更是千家万户的迫切需要,以往,公共交通关于宠物的携带限制让养宠家庭犯难,要么自驾出行需要面对道路拥堵与旅途疲惫,要么通过飞机托运则花费成本高,且存在着未知的风险,亦或是将宠物寄养,忍受分离焦虑,铁路部门聚焦这一“痛点”,三次扩大宠物托运试点,40座车站,54趟列车,通过“扩大服务范围”回应“人们的需求”。
在“精准适配”服务方面,将宠物猫、狗明确设定为服务的对象,对体重和肩高进行标准限定,兼顾到安全性与实际操作,把预约时间从2天缩短到1天,甚至缩短至半天时间,通过12306App以及微信小程序进行线上预约,全过程通过数字化方式便捷操作,不仅有效解决了养宠人出行时的困扰,更展现出了铁路服务“以旅客为中心”的底色。
从“简单运输”到“品质守护”,筑牢安全安心防线。宠物作为家庭一员,它们在运输过程的安全和舒适,是养宠人最为关心的问题,铁路部门借助科技的力量和人文方面的关怀,构建起了“品质守护”的体系,独立研发的专用运输箱自带空气循环系统,实时监测含氧量和湿度,全程不开箱避免宠物应激,既确保了宠物的安全,也防止打扰到其他的旅客,每隔1到2个小时有专人进行检查,让主人随时了解宠物的状态。这种“硬件+服务”的双重保障,精准地戳中了养宠人的顾虑,实现“人与宠物一同出发、一同到达”,消除了主人的焦虑,让旅途都“能够看见、让人放心”。
从“单点服务”到“生态联动”,激活“它经济”新动能。高铁宠物托运服务的普及,不仅给旅客带来了方便,更以交通链条作为纽带,激活了“它经济”的生态圈子,在福州、厦门试点城市,每天平均办理超50单,带动当地宠物酒店的入住率提高了30%,宠物旅游团、宠物摄影团队纷纷涌现,景点推出“宠物友好路线”,商场设置宠物休息区域,形成了“运输+旅游+消费”的联动效果。专用运输箱,带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创新,专业看护员、运输司机的培训和上岗等推动了新的就业机会,高铁这条“钢铁动脉”,正在成为“它经济”的“活力纽带”,让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相互赋予能量,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从“交通载体”到“幸福快车”,彰显民生服务新高度。高铁宠物托运服务的扩容,本质上是铁路服务理念的一次升级,从12306App的扫码点餐、书香候车室的打造,到适老化服务的完善、宠物托运的普及,打破了“铁路是交通载体”的刻板印象,让高铁成为承载情感、传递幸福的“移动空间”。
从高铁动车上“毛孩子”身影,我们看到的不只是铁路服务的进步,更是社会治理“以人为本”的鲜活实践。高铁宠物托运,不仅串联起城市和风景,更串联起爱与陪伴、需求与回应、民生与发展。未来,随着服务的持续优化和普及,有更多的家庭带着“爱宠”出行,让高铁真正成为温暖万千人心的“幸福快车”。(曾一恩、杨鲤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