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烧煤取暖到屋顶发电:宁夏零碳村落刷新乡村生活图景

从烧煤取暖到屋顶发电:宁夏零碳村落刷新乡村生活图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3 13: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10月21日,宁夏银川举办绿色中国2025银川对话会,聚焦"宜居乡村·零碳未来"主题,深入探讨农村建筑绿色转型路径。

记者了解到,宁夏依托独特的光热资源禀赋,创新构建"光伏+热泵+储能+智能调控"四位一体能源体系。通过在建筑屋顶集成PVT光热耦合组件、太空能恒热站等技术,实现太阳能发电效率提升40%以上;首创"光储直柔"微电网系统,使农村建筑从单向用能升级为"产能+储能+用能"的智慧单元,为西北干旱地区破解能源转型难题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兴胜村,33户近零能耗农宅组成光伏矩阵群。每户屋顶安装的5.4千瓦BIPV光伏板年发电量达9720千瓦时,配套的太空能恒热站通过光伏余热回收技术,使空气源热泵COP值提升至3.0以上。项目通过智能调控系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村民户均年增收光伏发电收益2000元,能源支出下降83%,用能成本仅为传统模式的1/5。

宁夏西夏区富宁新庄点的"零碳村"示范项目更具集成创新特色。17栋二层住宅搭载的20千瓦储能系统,配合宁夏首台套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COP2.43),使冬季户均能耗控制在4000-6000千瓦时。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创新开发的碳普惠交易平台,让每户每年获得900元清洁供暖碳收益,开创性地将乡村振兴与碳交易机制深度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在视频演讲中指出:"西北农村屋顶光伏潜力达20亿千瓦,若充分开发可满足自身用电后外送1.5万亿度绿电。"这一论断在宁夏实践中得到印证——兴胜村33户年均发电量超30万千瓦时,富宁村单户光伏年发电量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4.8吨,充分验证了"屋顶发电"模式的经济性与可行性。

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项目主任赵言冰的发言发人深省:"农村直接碳排放占全国半壁江山,是‘双碳’攻坚战的主战场。"宁夏的实践表明,通过技术适配与模式创新,农村不仅能实现自身碳中和,更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节点。这种转变正在重塑乡村能源体系:从被动接受输电的末端,转变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能源产消者。

宁夏中昊银晨能源公司董事长陈廷敏展示了技术创新的力量:"我们研发的5G太空能恒热站,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远程调控,让老年人也能轻松操作。"这套融合光伏光热、热回收新风、智能运维的系统,使兴胜村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0℃以上,空气优良率达95%,用能成本下降83%,生动诠释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内涵。

从烧煤取暖到屋顶发电,宁夏零碳村落正在书写新时代的乡村答卷。这些镶嵌在贺兰山麓的"光伏明珠",不仅刷新了乡村生活图景,更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模板。当每栋农舍都成为能源自给单元,当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乡村振兴便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澎湃动能。这场始于屋顶的能源革命,终将照亮整个乡村的未来。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马娜)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