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叠翠、飞檐映古的古厝群坐落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峡阳镇,是地域文化的鲜活载体,也是世代居民的乡愁所系,守护这份千年遗产,是司法人的使命。
古厝保护涉及产权界定、修缮方案、邻里权益等复杂问题,稍有不慎便易引发纠纷。王台法庭作为辖区派出法庭主动靠前,组织干警深入峡阳古厝街巷,逐户走访倾听居民诉求,以“耐心讲法、细心析理、诚心沟通”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将“百合调解”的柔性理念运用到拆解修缮资金分摊、历史建筑风貌维护等分歧中。
面对古厝产权人对修缮标准的争议,王台法庭邀请文化保护专家一同到场,用专业解读打消顾虑;遇到邻里因古厝共用空间产生的矛盾,王台法庭以“百合花瓣包容共生”为喻,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在化解古厝因排水系统老化引发的邻里纠纷,法庭干警联动司法所多次组织双方协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邻权规定,最终促成双方共同出资改造排水设施,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维系了邻里和睦,让矛盾在法治框架下温和化解,为古厝保护提供法律支撑。
古厝护持,非一人一事之功,需汇众智、凝众心、聚合力。王台法庭勇作先锋,联动峡阳综治中心、司法所、文化站、村委会及古厝保护志愿者团队,织就“法庭主导+多方联动+群众参与”的保护网络,如星芒聚光,护千年古厝遗韵风雨不侵。
为了让延平峡阳千年古厝,在法治守护下代代赓续,王台法庭牵头制定《峡阳古厝保护法治指引》,明确了古厝修缮、使用、传承中的法律边界;携手相关部门开展“古厝保护法治宣传周”,踱步于古厝广场、叩响百姓家门,以“乡音”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条款诉说为乡亲父老耳熟能详的身边故事。
据介绍,古厝在法治力量的守护下,有了新的归属,这是王台法庭以“百合”之力解民忧、纾民困,以法治之责守护文脉弦歌不辍的生动实践。(延平法院 苏文城 程宇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