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畔秋意浓,法治新风入人心。为深入践行“法治为民”理念,筑牢行业高质量发展法治根基,岳阳市湘阴县烟草专卖局聚焦零售商户、校园师生、农村群众三大重点群体,创新开展“进商户、进学校、进农村”普法行动,用“家常话”解读法条,用“身边事”阐释法理,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可感可知的生活指南,推动法治宣传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进商户:辨假反诈“送安心”规范经营“指方向”
“宋老板,您看这条‘许可证到期续办’的短信,里面的链接可千万别点!”在文星街道“好运来超市”里,普法志愿者刘泽然指着店主宋勇手机上的短信,手把手教他辨别诈骗套路,“烟草许可证延续是我们工作人员上门核查或线上平台正规办理,从不会发带链接的短信,这些都是不法分子瞅准大家急着续证的心理设下的圈套。”宋勇恍然大悟,连忙删除短信:“多亏你们提醒,不然差点就上当了!”
为打通烟草普法“最后一公里”,湘阴烟草采取“日常检查+错峰宣传”模式,将普法融入零售户经营全流程:在证照管理上,针对许可证新办、延续、变更等高频需求,制作“一图读懂”办事指南;在规范经营上,通过现场演示“扫码验真”技巧,教零售户辨别假冒卷烟;在风险防范上,依托“小欢哥普法”视频号,制作《零售户防诈骗指南》等短视频5期,覆盖全县800余户零售户。
(志愿者为零售客户宣传烟草相关的法律法规)
进学校:护苗成长“筑防线”法治种子“进校园”
“同学们,这些‘奶茶杯’‘可乐罐’看着像零食饮料,其实是伪装的电子烟,吸食后会损害肺部和神经系统!”在湘阴县第一职业学校的阶梯教室里,普法志愿者手持实物模型,向300余名学生开展“远离电子烟”主题讲座。结合《电子烟管理办法》,志愿者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剖析未成年人吸食电子烟案例,揭露“上头电子烟”的诱导性陷阱,现场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手册200余册。
“以前觉得电子烟‘无害又新潮’,今天才知道危害这么大!”高一学生李雨桐听完课后主动承诺,会提醒身边同学远离电子烟。今年以来,湘阴烟草联合县司法局、教育局,先后走进滨湖学校、知源学校等4所中小学,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6场,覆盖师生3200余人。通过“PPT授课+互动问答”形式,重点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中“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 烟草专卖法》中“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等条款,让法治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普法志愿者向学生讲解伪装电子烟的危害)
进农村:集市普法“零距离”答疑解惑“接地气”
“小姑娘,我家楼上掉花盆砸了电动车,该找谁赔啊?”“大哥,有人推荐‘高额返利理财’,是不是骗局?”在湘滨镇集市的普法宣传点前,村民们围着志愿者争相咨询,热闹得像“赶大集”。针对农村群众“记不住法条、辨不清骗局”的痛点,湘阴烟草普法团队精准发力:一方面围绕“养老诈骗”“电信诈骗”“高空坠物维权”等高频问题,用方言讲述本地典型案例,揭露“冒充熟人借钱”“虚假养生产品”等诈骗套路;另一方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 烟草专卖法》,向村民普及“禁止非法贩卖卷烟”知识,避免农村集市出现“无证售烟”现象。
“以前遇到事儿不知道找谁,现在听了你们讲的,心里有谱了!”村民王建国拿着印有咨询电话的宣传卡,连连点赞。为让普法更长效,团队还通过走访调研,收集村民最关心的20类法律问题,制作《农村普法小课堂》系列视频8期,通过乡镇微信群转发,覆盖农村群众5000余人。今年以来,累计解答农村群众法律疑问210余条。
(普法志愿者向农户讲解卷烟真伪鉴别技巧)
从城区商铺到校园课堂,从农村集市到田间地头,湘阴烟草的普法行动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有温度、接地气的服务,让法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湘阴烟草将持续优化“三进”普法模式,推动法治宣传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让法治之风吹遍洞庭湖畔的每一个角落,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更多“法治动能”。(吴学成)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