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文实验学校:红蓝融合育新苗 非遗传承赋新能

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文实验学校:红蓝融合育新苗 非遗传承赋新能

来源:鲁网 2025-10-16 14: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10月11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文实验学校(笕桥实验中学)举办“红蓝融新境,修竹践非遗”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仪式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展现了新时代中小学在红色基因传承与非遗文化创新方面的探索成果。

活动以校园文化空间为载体,构建起“行走的思政课堂”。11日上午,活动领导嘉宾在红领巾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学校各文化展厅。

此次活动,又专门开设“修竹轩”少先队劳动实践基地,用于非遗等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教育。在这里,与会嘉宾们现场体验了漆扇体验活动,在指尖操作中触摸非遗技艺的传承脉络。杭州市少工委副主任孙怡、上城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陈仕清、上城区人社局副局长李丹、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高琼以及笕文实验学校校长孙婕、副校长谢开源共同为“少先队劳动实践基地 “修竹轩”揭牌,标志着学校非遗教育有了更专业的平台。

此次活动将入队仪式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构建起“文化传承+政治启蒙”的双维育人场景。当少先队大队旗手迈着整齐步伐出旗时,全场少先队员庄严敬礼,老队员为新队员授红领巾,形成“红色精神代际传递”的生动画面。

在致辞环节,杭州市少工委副主任孙怡围绕学校少先队工作提出期望,她围绕学校少先队工作提出殷切期待,鼓励同学们从笕文的少先队阵地出发,把红色阵地里学到的 “忠诚担当”、劳动阵地里练出的 “坚持耐心”,镌刻在生命中,在党的引领下,在星星火炬的照耀下,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活动现场,非遗实践基地揭牌与授牌仪式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杭州手工艺活态馆馆长周珈伊向学校授牌,谢开源副校长为“非遗进校园·传承基地”揭牌,为学生打开了“走进非遗、玩转非遗”的新大门。

成果展示环节中,学生们代表结合竹编等课程经历,讲述“一个竹哨里的匠心”“一叶竹船中的文化密码”等故事,同步展示的非遗作品不仅是技艺的呈现,更是“劳动创造美”的生动诠释。京剧表演与民乐演奏则以艺术形式演绎非遗魅力,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新的生机。

对于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文实验学校校长孙婕表示:“红蓝融合教育的核心,是让红色基因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坐标,让像非遗技艺这样的文化成为实践创新的载体,通过沉浸式和体验式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

从红蓝融合展厅里的红色故事宣讲,到修竹轩教室中的非遗技艺传承;从入队仪式上的庄严宣誓,到成果展示中的自信表达,笕文实验学校以“红蓝融合”为笔,以非遗劳动为墨,在教育创新的画卷上书写着独特的育人篇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