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遵义专场在贵阳举行。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伟围绕“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以“六个新”介绍了“十四五”以来遵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黄伟说,“十四五”以来,遵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省域副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在全国百强城市排第62位,在西部非省会城市排第3位。各县(市、区)GDP均突破100亿元。
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酱香白酒、有色金属、氟钡化工、新型能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六大产业链”加快构建,白酒产业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2+5+N”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粮食单产水平增长6.1%,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加快推进一流旅游城市和赤水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打造20个旅游生态圈和12个城市商圈,培育“悦·遵义”、“桐梓村晚”等品牌。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60.37%。累计建设和改造棚户区10.64万户、老旧小区9.99万户、背街小巷519条、地下管网4252公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分类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6527元、2007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2。
生态文明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从污染治理转向标本兼治。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8个,获批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
改革开放实现新提升——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政务服务“全域通办”,“遵满意”品牌深入人心。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成功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140家、242家,遵义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四年年均城镇新增就业达10万人。累计建设小学49所、中学23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6.67万个。累计建成三级医院25家、县域医共体23个,创建国家和省级健康县(区)15个。建设完善遵义市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成功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迈上新征程,遵义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伟大转折地”历史地位和“省域副中心”战略定位,牢记嘱托、苦干实干,认真谋划实施“十五五”规划,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努力在展现贵州新风采中作出遵义新贡献,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篇章。
发布会上,遵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伟,遵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遵义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负责同志先后就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深化文体旅融合、推动城市发展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全媒记者:文/李婷婷 图/马云才
编辑:黄昆
编审:郑也 赵婧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