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里的院坝会——天柱县古祠新风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祠堂里的院坝会——天柱县古祠新风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5 17: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图片
天柱县地湖乡吴氏家祠内召开乡村振兴院坝会。 金可文 摄

十月中旬,微风拂过青瓦飞檐,贵州省天柱县地湖乡吴氏家祠、渡马镇陶氏家祠、社学街道王氏家祠内,乡镇干部与村民围坐在古色古香的院落中,一场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振兴院坝会正热烈开展。方言宣讲、非遗展示、侗戏传唱……传统祠堂与现代治理在此交汇,绘就一幅“古韵新风共交融,干群同心话振兴”的生动图景。

“咱们村的产业补贴标准又提高啦!”在地湖乡吴氏家祠里,乡干部用当地方言解读惠农政策,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随后,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蜜饯雕刻”技艺,瓜果化身精美艺术品,引得阵阵掌声。“既学政策又赏非遗,这样的院坝会咱们盼着多开!”地湖村村民赵婷笑着竖起大拇指。

在渡马镇陶氏家祠,“侗戏表演”“武术展示”“T台走秀”轮番上演。表演者将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编入传统唱词,用乡亲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把政策唱成戏,道理易懂又入心。”渡马镇副镇长彭杰说,祠堂已成为政策宣讲与文化传承的双重阵地。

图片
天柱县社学街道王氏家祠院坝会上发放示范户奖旗。 金可文 摄

社学街道王氏家祠内,一场电影放映活动悄然开启。政策解读结束后,街道干部、村支书为环境卫生示范户颁发流动红旗,随后放映乡村振兴主题电影。“这种形式好!不像以前光是念文件,现在大家围坐在一起,听听村干讲解政策,再一起聊聊我们村下一步怎么发展,我们思路更清了,干劲也更足了。”社学村村民杨小英说。

“政策讲透了,榜样树立了,大家的心气也更齐了。这种‘宣讲+表彰’的模式,让院坝会不仅传递了政策,更弘扬了新风,激发了动力。”社学街道工作人员杨琪介绍说。

从政策宣讲到矛盾调解,从产业谋划到家风传承,祠堂院坝会正成为天柱县乡村善治的“金钥匙”。社学街道开展“孝善家庭”评选,渡马镇通过院坝会修订村规民约,借助家族资源盘活闲置土地……“问策会”“评理会”“产业会”等多种形式,让祠堂既是文化殿堂,也是治理平台。

天柱县深挖祠堂文化中“睦邻友善”“耕读传家”等优良家风,将其融入基层协商。在龙盘村陈氏家祠,“板凳议事会”让村民畅所欲言;岩门村杨氏家祠设立“合约食堂”,红白理事会在此倡导婚丧简办,推动移风易俗。“祠堂凝聚家族记忆,如今更成为乡村治理的桥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龙涛介绍,全县已有百余座祠堂被纳入文明实践阵地。

(金可文|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