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为桥,融合为径,教师跨学科赋能成长

劳动为桥,融合为径,教师跨学科赋能成长

来源:鲁网 2025-10-15 14: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东河区惠民路小学,有这样一位深耕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她既是劳动教育的“引路人”,也是科技创新的“护航者”,更是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她,就是该校的党员骨干教师贾美琳。多年来,贾美琳老师以满腔热忱扎根教育一线,在劳动教育、科技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齐头并进,用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成长赋能,也收获了多项荣誉认可。

作为劳动教育骨干教师,贾美琳老师始终致力于让劳动教育“活”起来、“实”起来。她的课堂不仅覆盖劳动教育基础课程,更创新性地拓展了种植、纸艺、布艺等特色实践领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价值与乐趣。其中,她精心设计的项目式学习课程《神奇的纸》与《多彩大自然》,成为劳动教育的“精品样板”——在《神奇的纸》课堂上,学生从纸张的起源、特性探索,到动手制作纸艺作品,全程沉浸式体验“从认知到创造”的过程;在《多彩大自然》课程中,学生走进校园种植区,学习播种、养护、收获,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培养责任意识。这些课程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劳动精神,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学生成长日常。

除了劳动教育,贾美琳老师还兼任学校科技辅导员,积极为学生搭建科技创新的平台。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科技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从创意构思到作品打磨,她始终耐心陪伴、细致指导。在她的带领下,学生们的科技素养不断提升,而她本人也凭借突出的辅导成果,在第39届包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科技点亮童心”的教育追求。

与此同时,贾美琳老师还承担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温暖港湾”。她通过心理健康课、个体辅导、团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化解成长中的困惑,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贡献了重要力量。

深耕教育沃土,收获硕果累累。贾美琳老师的付出不仅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认可,更获得了教育系统的肯定:她曾获评“东河区优秀教师”,先后两次在市级劳动教育典型课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此前,在2025年包头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她又与其他四位东河区教师一同脱颖而出,斩获二等奖,再次展现了东河区骨干教师的专业风采。

面对荣誉,贾美琳老师始终保持谦逊:“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我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该做的事。”未来,她表示将继续以党员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劳动教育、科技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探索教育新方法、新思路,为东河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多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