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再突破!阿拉山口6000列赋能贸易新图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4 15:4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14 15: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12日,一列满载服装产品、日用产品等货物的班列驶离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开往波兰马拉舍维奇。这趟班列的顺利启程,标志着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6000列,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网,10月14日)

以“铁动脉”激活丝路新动能,铺就国际贸易“黄金道”。当承载着服装、日用品的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呼啸而出,6000列的年度突破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新时代“钢铁驼队”续写丝路传奇的生动注脚。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关键枢纽,将中国腹地的制造优势与亚欧大陆的广阔市场紧密相连。从传统轻工产品到新兴电子产品,班列上流动的货物如同跳动的经济脉搏,既畅通了“中国制造”的出海通道,也为沿线国家带来丰富的商品选择,让这条横跨万里的铁路线真正成为联通东西方的贸易“黄金道”。

以“智口岸”打造通关新速度,筑牢高效物流“强枢纽”。阿拉山口铁路口岸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智慧化建设的强力支撑。通过推行“数字口岸”系统,实现班列通关“无纸化”“零等待”,让货物查验时间大幅压缩;依托智能调度与自动化换装设备,口岸每日集装箱处理能力持续攀升。这些科技赋能的创新举措,将阿拉山口打造成中欧班列的“高速服务区”。在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货物无需漫长等待,便能快速完成中转,以最短时间抵达目的地。高效的物流效率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更提升了整个国际供应链的竞争力,让阿拉山口成为全球贸易版图中不可或缺的物流枢纽。

以“链协同”拓展合作新空间,绘就区域发展“同心圆”。6000列班列的背后,是产业协同发展的蓬勃图景。阿拉山口依托中欧班列的集聚效应,吸引了众多上下游企业在此布局,形成了集加工、仓储、贸易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从货物集散到产业升级,从物流服务到跨境合作,班列的持续开行正带动沿线区域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这种“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不仅为中国西部地区开辟了对外开放新路径,也为亚欧各国创造了更多合作机遇。随着中欧班列“朋友圈”不断扩大,阿拉山口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携手绘就区域协同发展的壮美画卷。

从2011年首趟班列通行,到如今年度突破6000列,阿拉山口的成长轨迹,正是中欧班列从“零星开行”到“常态化运营”的缩影。这列奔跑的班列,载着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亚欧各国的合作诚意与发展希望。随着“智慧口岸”建设的推进和通道网络的完善,阿拉山口必将继续以“钢铁驼队”的加速度,为全球经贸合作写下更精彩的篇章。(龙书丞、杨鲤银)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