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成长,人文滋养心灵:「荫凉益夏」第九站走进苦志育才学校​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3 18:0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13 18: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们不仅捐赠书籍等物资,更首创‘科技+人文’结合的创新公益模式——以创新科技为学校解决现实困境,以专业的生理卫生及心理课程为师生滋养心灵守护成长。这种身心共建的创新公益探索,推动公益行动从‘输血’转向‘造血’,助力乡村振兴。”繁荫堂秘书长刘安奇感慨道。

10月10日至12日,群山环绕的湖南郴州桂阳县苦志育才学校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继上个月的公益走访后,“荫凉益夏”可持续减碳行动团队再次走进这所专为困境儿童设立的慈善学校,通过无电制冷技术应用、心理课程、生理卫生课程等多元帮扶,为师生们撑起一片“身心绿荫”。

  科技赋能:给教学楼穿上“防晒衣”

“荫凉益夏”可持续减碳行动由繁荫堂、创冷科技与旭柔计划联合发起,依托创冷科技领先的无电制冷技术,为社区定制长期节能降温方案,通过议题落地、理念倡导、关爱行动这三方面,推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2025年,该行动聚焦环保这一国际重要议题,于3月走出国门,在马来西亚峇株华仁中学举办活动。这次,“荫凉益夏”行动走到了第九站——本年度帮扶项目点湖南省桂阳县苦志育才公益学校。此次活动,由繁荫堂、创冷科技、旭柔计划主办,腾讯基金会作支持单位,并由香港城市大学“创新驱动可持续未来:先导计划(FIRST)”提供核心技术支持(该计划入选“联合国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首轮全球行动计划)。

今年7月,“荫凉益夏”行动团队通过应用无电制冷卷材,为该学校的教学楼披上“防晒衣”。覆盖830平方米的屋顶面积,实测表面温度下降高达21.6℃。据悉,在无电制冷技术赋能下,未安装空调的教学楼室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秉承对身心健康的持续关注,在提供物资帮扶之余,繁荫堂还将这份荫凉延伸到心灵层面,希望为师生营造滋养身心的成长家园。“此前我们让教室降温,这次我们还要给师生们心灵减负。”繁荫堂秘书长刘安奇在参访该机构本年度帮扶项目点——苦志育才学校时表示。

据该校公益专员曾羲介绍,苦志育才学校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共建的慈善学校,专为困境儿童提供集中育养服务,是九年一贯制全免费寄宿学校,其招生范围涵盖桂阳县及周边地区的孤儿、事实孤儿,以及因父母一方离世等家庭突遭变故导致的特困家庭适龄儿童。

“香港城市大学推动的‘创新驱动可持续未来先导计划(FIRST)’,其核心正是将实验室中的突破,转化为对社区切实的改善。在苦志育才学校,无电制冷技术的落地是我们践行‘科技普惠’理念的重要一步。当实测数据显示室内温度显著降低,校园的环境得到改善,这是作为技术研发者最开心的事情。”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副院长(国际事务及拓展)、创冷科技联合创始人曹之胤教授表示。

在现场,曹之胤亲自示范无电制冷涂料的涂刷,并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他表示:“我们希望以苦志育才为起点,推动创新绿色技术走进更多有需要的地方,让科技创新为更多人带来温度和尊严。”

而在气候与环保知识科普课堂上,创冷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行政总裁朱毅豪向孩子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全球变暖的原理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孩子们睁大好奇的眼睛,专注地听着“降温涂料”如何模仿大自然为地球“退烧”的故事。

当被问道“地球爷爷正在发烧,大家有什么办法给他降温吗”时,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有的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有的说“泼水会变凉快”,童言稚语中充满了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科技的使命,是让这份自然的清凉更持久、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个人,守护好我们共同的未来。”朱毅豪说。

教育支持:多元课堂呵护师生身心健康

“青春期身体的发育变化是自然的礼物,不需要害羞。”春风性安全教育讲师伍春红用布偶和绘本给学生们温柔讲解生理知识。起初羞涩的孩子们逐渐主动举手提问,课后甚至有学生悄悄询问“如何帮助同龄朋友”。

与此同时,在另一间教室开展的教师心理辅导课堂上,团体带领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岩围绕教师身心减压主题,通过体验式团体,引导成员觉察情绪,放松身心。参与者们围坐一圈,在安全的氛围中分享自己的面对压力的经验与困扰,在互动和讨论中看到自己的压力反应模式,掌握调适身心与自我关怀的方法。

“孩子的心灵需要滋养,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不应该被忽视。”吴岩说,“只有教师内心充盈,学校才能可持续地向善发展。”

在捐赠仪式上,刘安奇表示:“今日落地的系列项目,源于上个月我们来这所学校,与师生互动后的即时研讨。从看到需求到形成方案,再到今天全面落地,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团队对乡村振兴的深切关怀。”

现场,繁荫堂、创冷科技、旭柔计划等多方代表共同向学校递交合作牌匾,标志着“荫凉益夏”行动从“单点帮扶”迈向“多维赋能”的升级。此次综合性支持计划具体包括:为教学楼铺设无电制冷卷材;捐赠全年教辅用书,还有优质童书;提供专业生理卫生课程;赠予学校运营经费及教师激励奖金;供应全校女生生理期卫生用品包;除物资捐赠外,还给予心理支持开展教师心理辅导项目。

同期,“荫凉益夏”行动团队还与学校师生分组深入十余户学生家庭,携带粮油等生活物资,在泥泞崎岖的山路上徒步走访。

“我们不仅捐赠书籍等物资,更首创‘科技+人文’结合的创新公益模式——以创新科技为学校解决现实困境,以专业的生理卫生及心理课程为师生滋养心灵守护成长。这种身心共建的创新公益探索,推动公益行动从‘输血’转向‘造血’,助力乡村振兴。”刘安奇感慨道,“每一次帮扶,都是在为孩子们搭建通往山外的桥。我们相信,通过多元课堂的滋养,他们终将拥有跨越一切险阻的力量和勇气。”(图片由“荫凉益夏”项目组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