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传星火,声动中国|天狮学子跨越山河的青春宣讲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1 16:4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11 16: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这个夏天,有一群年轻人的身影格外动人——他们从天津出发,走向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标,走向雪域高原、乡村社区、幼儿课堂,用青春的脚步践行信仰,用温暖的声音传递星火。他们是天津天狮学院“青语追光”宣讲团,正把“两弹一星”的故事,讲给山河、讲给孩子、讲给这个时代。

【入绵阳,走两弹城,在真实之地触摸精神图腾】

四川绵阳,“两弹一星”的精神摇篮。宣讲团踏上这片承载着祖国厚重记忆的土地,开启一场追寻初心、直面历史的深度实践。

在中国两弹城旧址,斑驳的砖墙与"绝密"标识无声见证着那段自力更生的峥嵘岁月。队员们通过原子弹模型、试验手稿等珍贵史料,系统回顾了我国核事业的辉煌历程,并在功勋墙前驻足致敬。

在邓稼先故居,简朴的居所陈设生动诠释着"隐姓埋名"奉献精神。当团员念及"不要让人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嘱托时,现场肃然无声,历史回响与时代使命在此刻共鸣。

临别时,全体队员在两弹城纪念广场上重温入团誓词。风中仿佛传来那句—“愿将此生付山河”,不再是历史,而是新一代青年的接力与承诺。

【上高原,抵西藏,在孩子眼中看见星光】

在美丽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松布曲社区,宣讲团与一群可爱的藏族小朋友们共同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活动。

“你们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科学家?”宣讲团的一个问题,点亮了孩子们眼中的光。有的愿守护高原生态,有的想探索宇宙星辰,有的盼研制新药济世……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纯真的梦想炽热而闪亮。
随后,孩子们用清澈的童声唱响《祖国不会忘记》,并举起了手绘的火箭与国旗。一位宣讲员动情地表示:“孩子们或许还不懂‘核物理’,但他们已经记住了一个名字——邓稼先,并懂得了什么是让国家强大的力量。”此刻,精神的星火已跨越语言,在心灵间完成了一次无声的传承。

【走多地,进基层,让精神之光点亮更多课堂】

从四川到黑龙江,从河北到陕西,宣讲团的足迹遍布社区、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他们不仅讲述,更在设计互动中传递信念:孩子们亲手拼出火箭模型、共绘长卷“星空梦”、争相回答“科学家我知道”……那些欢笑的课堂、高举的小手、专注的眼神,都是精神生根的声音。

新学期伊始,宣讲团在天津天狮学院面向2025级新生举行“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成员们通过展示在四川绵阳等地采集的影像资料,生动讲述了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和各地青少年传承精神的动人场景,引发了在场学生的强烈共鸣。

【建平台,发声频,让故事穿越时空直抵人心】

为创新宣传形式,宣讲团精心打造"核声入心"音频栏目,通过新媒体平台讲述两弹一星元勋的感人故事。节目以温暖的声音再现了邓稼先、钱学森、王淦昌等科学家的赤子之心与报国情怀,让听众在沉浸式聆听中感悟"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精神力量。

该栏目通过聚焦科学家的情感世界与人生抉择,让崇高理想变得可感可知。节目播出后引发热烈反响,听众纷纷表示深受触动。音频栏目成功构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桥梁,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一路宣讲,更是一路收获与成长。团队成员们深切感慨:“我们不仅是历史的传播者,更是历史的续写者。”他们以青春之行印证:红色基因永不褪色,精神火炬代代相传。

展望未来,将有更多青年加入这条传播之路,让“两弹一星”精神——这首承载民族自强与科学理想的壮丽史诗,在新时代持续回响,永远传唱。(图片由王新惠授权提供)

以上内容为推广信息,所涉及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建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