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湘中大地,处处铺展着丰收的画卷——娄底新化县紫鹊界梯田层叠铺金,稻浪在秋风中翻涌;大熊山深处的茶园凝萃着秋韵,新芽缀满晨露;双峰县锁石镇的稻田里,收割机穿梭作业,不远处的凤舞商行前,村民们正有序领取免费发放的秋收助农物资与生活用品……
这片浸润着国藩文化、梅山文化的土地上,娄底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国企担当为笔、创新服务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布上勾勒出产业旺、乡村美、百姓富的秋日图景,让湘中大地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发展的活力。
精准滴灌,暖了民心强了根基
“以前村里一到晚上就黑黢黢的,现在秋日傍晚,太阳能路灯把广场照得亮堂堂,孙子写完作业就能在这儿玩,我还跟着烟草公司的年轻人学会了直播卖黄桃干,去年光干货就卖了2万多块,今年收的多,日子更有盼头!” 站在双峰县黄牛峰村新建成的老年体育文化广场上,村民王大姐望着眼前的景象,笑容里满是满足。
娄底烟草始终锚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目标,深挖本地革命先辈红色底蕴,结合“湘中特色”构建起“基础设施补短板、产业扶持强根基、文化振兴铸灵魂”的精准帮扶体系。2024 年以来,其在新化县与永嘉社区、水口村等多个村社开展支部联建,常态化走访结对重点监测户,每年投入50余万元用于乡村道路养护、安全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升级,推动一批“脱贫户”稳步迈向“小康家”;在双峰县黄马洲村,援建的“撑艰书屋”“四点半课堂” 成为秋日里最温暖的角落——志愿者们化身 “湘村讲师”“暖心家长”,利用周末与课后时间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讲述梅山文化故事,近年来累计服务超1万人次,让文化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扎根。
(检查农产品质量)
“不仅要送帮扶,更要教方法。”这是娄底烟草帮扶工作的核心思路。针对新化黄精、双峰莲子等地方特色产业,其组织驻村工作队邀请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开设“秋日田间课堂”,围绕中药材采收、莲子储存等关键环节开展实训,累计培训农户600余人次;在各定点帮扶村推行“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村民参与村容保洁、秋收助农等工作可兑换种子、化肥,既擦亮了乡村“颜值”,更激活了村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
从“授人以鱼”的物资帮扶到“授人以渔”的能力培育,娄底烟草的精准滴灌,让脱贫成果在秋日里结出了更丰硕的果实。
终端转型,连了城乡活了消费
清晨八点,秋日的阳光透过玻璃门,为双峰县曾国藩故居旁的 “爱购惠民商行”镀上一层暖意。店主王大哥熟练地用“湘掌柜”系统扫码收银,货架上不仅整齐摆放着青树坪米粉、永丰辣酱等本地特产,还新增了秋日采收的柿子干、板栗等农货;店门口的快递架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助农产品订单堆积如山。
“以前这就是个不起眼的农村小店,烟草的客户经理天天来帮我规划,又是升级店面,又是教我用智能系统,现在不仅像个现代便利店,还成了游客打听故居路线、买特产的‘打卡点’!” 王大哥指着墙上的 “曾国藩故居秋游导览图”,语气里满是自豪,“我还想借着这小店,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国藩‘家文化’,这样的传承才有意义。”
针对乡村零售终端“小、散、弱”的痛点,娄底烟草创新推出“文旅融合终端提质”工程,构建起“形象升级、数字赋能、文旅融合” 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2024 年以来,其已累计改造乡村小店600余家,在曾国藩故居、紫鹊界梯田等特色区域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店”——这些小店既是商品销售点,也是旅游咨询站、文化体验区,游客能在这里品梅山茶香、买本地农货,村民也能通过小店代购生活用品、销售自家产出;自主研发的便携式“湘掌柜”智慧零售系统,实现了多元收银、库存管理、销售分析“一键操作”,试点终端平均毛利率提升超 3 个百分点,让 “山间小店”有了“智慧大脑”。
更关键的是,娄底烟草将终端升级与 “联农带农” 深度绑定。依托“湘汇”“湘村”特色终端,推行“爱心驿站+金融惠民+农产销售”模式,每个示范店都设立“本地特产专柜”,帮助农户直连市场
2024 年以来,仅通过终端渠道就销售黄精、永丰辣酱等农产品上万单;同时开展“开口营销大赛”“金牌店主培训”,组织60余名零售户赴长沙学习先进经验,培育出一批 “会直播、懂经营、善推广” 的新型店主。
如今,这些秋日里忙碌的小店,早已不是单纯的“买卖点”,而是串联城乡资源、激活乡村消费的“振兴枢纽”。
产业融合,兴了产业富了百姓
“以前只知道种水稻,忙一年也赚不了多少。现在跟着烟草的规划种黄桃,秋天一成熟,要么通过‘和惠’直播卖,要么被游客直接买走,根本不愁销!” 在双峰县黄牛峰村的桃园里,村民龙大姐正跟着农技专家学习果树冬前修剪技术,手里的剪刀起落间,满是对来年丰收的期待。
(专家教授修剪桃枝的技术)
这是娄底烟草推进“农业 + N”产业融合的生动缩影——立足 “一镇一特”优势,将农旅融合、数字营销等元素注入传统农业,让 “土疙瘩”里长出“金果子”。
围绕“主业稳固、多元发展、利益共享”的产业生态,娄底烟草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荷花镇,将“手工藕粉”制作与卷烟经营结合,游客可现场体验藕粉制作,再通过终端渠道购买;在杏子铺镇,以“黄桃”为核心打造“桃文化节”,吸引游客采摘、打卡,带动桃制品销售;联合当地文旅部门推出“烟旅融合”精品路线,将大熊山秋景、湄江国家风景区、曾国藩故居与乡村小店串联,2024 年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线下直连”渠道。
针对农产品“丰产不丰收”难题,娄底烟草还创新推出“内部消化+外部推广”的消费帮扶模式。2024 年以来,其依托机关食堂、各县级局(分公司)工会小组,帮助村民销售牛肉1800余斤、鲜鱼近1000斤、土猪肉1300余斤,以及秋日丰收的蔬菜瓜果近2万斤,总金额突破20万元;各帮扶村集体收入均超20万元,联系户和监测户户均增收近4000元。数字背后,是湘中农民鼓起的“钱袋子”,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硬底气”。
暮色渐浓,洪山殿镇的 “幸福院” 里暖意融融。老人们围坐在火塘边,听驻村工作队长讲解来年的产业规划,院外的秋风拂过稻田,吹动了墙上“乡村振兴”的蓝图。在这里,娄底烟草的足迹早已融入湘中的肌理——是稻田旁的智慧灌溉设备,是服务站里的免费秋收工具,是“四点半课堂”里的朗朗书声,更是百姓心中沉甸甸的信赖。
从精准帮扶的“滴灌式”服务,到终端赋能的“枢纽型”创新,再到产业融合的“生态化”发展,娄底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红色精神为魂、以国企担当为责,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如今,这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壮美画卷,正在紫鹊界的金秋稻浪里、大熊山的秋日林涛中、曾国藩故居的文化底蕴里,徐徐展开更新、更美的篇章。
(通讯员:龙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